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成学习理论

(2017-10-07 06:42:39)
标签:

学习科学

建构主义

信息加工

意义理解

ppl

杂谈

分类: 教育漫谈

在《应用学习科学》一书中,提到学习科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双重通道原理、容量有限原理和主动加工原理(生成学习理论)。在此前的博文中,已经对前面两个原理进行了专门的介绍,今天向大家介绍生成学习理论。

学习科学的一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学习发生于学习者在学习时进行适当的认知加工的过程。主动加工的三个基本过程是:第一,选择相关的材料;第二,组织所选择的材料并形成连贯的表征;第三,将所选择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激活的原有知识进行整合。

维特洛克利用“生成学习理论”来解释上述研究结果,即:如果人们能够自己生成一种学习策略,并为学习中的认知加工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他就能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维特罗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学习理论中生成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在1984-1985年期间曾任美国教育心理学会主席。维特罗克是美国学习心理学界中,离开了行为主义阵营又完全接受了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代表性人物。被认为是“促进学习理论研究,由认知主义转向建构主义”的关键人物之一。

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主动建构和生成意义的过程,这就是他的生成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1974年,维特罗克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作为生成过程的学习》一文,正式提出了他的生成学习理论。在随后的20多年里,他不断修正和完善这一模式,并根据这一模式的基本要求,深入探讨了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和教学过程,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他的这一模式在美国对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和学校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  对学习实质的理解——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维特罗克关于学习本质的第一个核心观点是“学习是学习主体内部的主动建构,不是外界信息的单纯输入”。如幼儿也可以翻看成人的书,但他们还不能理解。只有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只有当新的信息被纳入学习主体已有的模式并获得了具体的意义以后学习才算真正发生。

维特罗克关于学习本质的第二个核心观点是“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有选择地去注意所面对的大量信息,并主动构建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从中做出推论;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是主动构建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在维特罗克和阿格斯特等人于1975 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他们要求学生在所阅读的材料的部分字词下划线。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一些在语法和结构上显得比较重要的字词划出来,然后让学生各自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划出来。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理解得最好的部分是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其次是在语法和结构上显得比较重要的词,最差的是未划线的词。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学习中, 学生可能进行不同的建构,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理解和掌握。这说明学习活动是一系列的主动建构过程完成的。

二、 学习生成过程的一般模式

维特罗克吸取并借鉴了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提出生成学习模式的信息加工流程图,如图1所示。

生成学习理论

1.学习首先是长时记忆中存在着的影响个体知觉和注意的各方面的内容以及以特殊方式加工信息的倾向进入短时记忆;

2.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他不仅能注意外来的意想不到的有兴趣的信息,而且也能保持兴趣主动地去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并将这些经选择性注意得到的信息作为感觉信息暂时储存到短时记忆之中;

3.但是感觉信息要生成学习,还要看它能否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有关信息建立起某种联系。当然,建立联系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的;

4.新的意义的建构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它必须经过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有关信息以及被感觉的信息进行反复对照、检验;

5.如建构成功,就达到了意义的理解;

6.如建构不成功,则返回到感觉信息,一方面检查来自选择性注意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检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借以与感觉信息建立试验性联系的信息是否合适,此外,还要辨认最初建立联系和主动建构意义的策略有无问题等等,为再次生成联系和建构意义做出努力;

7.感觉信息达到意义的理解后,也就从短时记忆归属到了长时记忆之中,或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或导致长时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变。

从上述的过程和原理中我们不难发现:

1、学习者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即理解总是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思维品质和认知结构;

2、学习就是人脑从环境中接受感觉信息,通过主动地选择和注意来建构信息的意义;

3、学习过程不是从感觉信息开始的,而是先从对该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该模型包括四个主要成分: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生成是指形成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动机是指积极生成这两种联系的愿望,并把生成联系的成效归因于自己努力的程度;注意是指引生成过程的方向因素,它使生成过程指向原有知识和经验。先前的知识经验包括已有的概念、反省认知、抽象知识和具体经验。

维特罗克将人类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注意和选择性知觉阶段。学习主体长时记忆中的影响知觉和注意的内容以及用特殊方式加工信息的倾向进入短时记忆,由这些内容和倾向形成个体的学习动机并使学习主体对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从而选择所关心的感觉信息。

2、主动建构意义阶段。为了达到对该选择性信息的理解,需要进一步建构该信息的意义,即在该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有关信息(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对刚建立的试验性联系进行检验,以确定建构意义是否成功。检验包括两方面:与当前的感觉信息对照和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对照,如果建构意义不成功,则返回去检查选择性信息,看该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试验性联系策略是否适当;如果建构意义成功,则达到了意义理解的目的。

3、建构完成和意义生成阶段。达到对新信息的意义理解后,将这种意义按一定类属从短时记忆加入长时记忆中,以实现同化或顺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