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阅读的魅力

(2017-07-14 06:04:07)
标签:

亲子阅读

自由尊重

尊重儿童

阅读魅力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感受阅读的魅力

这篇读后感是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袁兰芳老师撰写的,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育儿体会,畅谈了读书的体会,并发出“读书就是最好的修行——拥有阅读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的感想,或许可以得到大家的共鸣和回响。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作者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作者10年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被作者精心架构成五个小专辑,分别是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足见作者的用心。

第三辑学校即社会中,读《教育要走进儿童的心灵》这一篇,让我深受感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我给儿子精心挑选的一本课外书,我和儿子都格外喜欢。我先给儿子读,又与儿子一起读,再后来儿子一个人读,这样的反复阅读,让儿子增添了很多的乐趣,也对阅读充满着好奇和向往。而常老师写的书评,更是独树一帜,他强调要做睿智的父母。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人觉得,孩子学习本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无关。其实这是个很愚蠢的想法。常老师说,最重要的教育其实就是家庭的教育。孩子从生下来开始,第一任教师就是父母,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决定了孩子今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很多时候,为人父母者自己可能并不明晰该如何教育,稀里糊涂地就在的名义下将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创造力给抹杀殆尽了。我们都是中国式的父母,其艰辛和劳累无法言说,关键是,我们都把这些贴上了的标签。总以的名义给予孩子太多的干涉和约束,把我们的意志也强加到孩子身上。特别是有很多家长,小时候受过的苦,一定不要孩子再去承受,小时候没实现的愿望,也一定要由孩子来实现。不问孩子的意愿,不尊重孩子的思想,我们只是用来束缚,来强加,来给孩子压力和负担。而面对孩子的不情愿或是反抗,我们往往很委屈,很受伤,觉得孩子太不懂事,太不理解自己的心。其实反过来想想,我们何尝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呢?是否给过他们自由和尊重呢?一个没有自由和尊重的家庭,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又从何而来呢?从常老师的这篇书评里,我们会得到更多启示和感悟。

在第四辑理论即支点。在《儿童是成人之父》中,常老师支持蒙台梭利的关于儿童是成人之父这个观点。他说:成年人在教育儿童之前,首先要让自己回到童年,努力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常老师所说的这一点,我做不到。至少现在还没做到。相信很多家长也会和我一样,对待孩子总是居高临下,不会蹲下身来与孩子一起平等地看待世界,所以,我们也看不到孩子眼中的风景,自然不会去理解他们的认知与感受。常老师提的这个观点很新颖,对我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让我在教育孩子上增添了方法和智慧。

阅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厚重,更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常生龙先生将一本本书中的精髓提炼、升华,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让阅读与工作、与梦想有机结合。他擦亮书中的珍宝,告诉我们读书是就是最好的修行——拥有阅读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工作很忙,但若能像挤海绵那样挤一挤,看书的时间还是会有了。不要忘了,多读书带给我们的诸多感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代宗师苦读诗书至登峰造极时的感悟,让天下读书人感慨良多。为此,我们还是相信常生龙先生说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让我们多多读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