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2017-07-07 06:28:43)
标签:

勤于读写

内心强大

充满信任

逐渐精熟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此前曾向大家推荐过一篇文章“新教师的金钥匙”,是浙江宁波镇海区民办蛟川书院英语组的邱雨晴老师撰写的。今天再向大家推荐该校郁庭老师撰写的这篇读后感。郁老师从五个方面,归纳出自己在读了《给教师的5把钥匙》之后的心得体会,并介绍了自己的阅读方式,想来会给大家一些启发的。

 

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给教师的5把钥匙》读后感

蛟川书院  郁庭

 

    假期拜读了《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感触良多,此书从五个方面来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更好的担任教师这个职业: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

    给我特别大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于阅读与写作。作者喜欢阅读,工作再忙也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及时写读书笔记,而且阅读的习惯很好,就是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选择书籍,进行专题性阅读,对于每一本书进行精细化阅读,在书中及时做出标志和批注,整本书读完后回过头来将标志文字再次进行阅读、梳理,形成对书的整体认识,在如今移动通讯设备的蓬勃发展,碎片化阅读、数字化浅阅读横行的年代,能保持作者这样潜心阅读的好习惯真是难能可贵。

    二、内心强大,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教师是学生的心灵导师,要传播给学生正能量就要求自身心灵无比强大,书中以讲到了10位志愿者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心理研究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印在心中的“疤痕”会影响人的判断,如果太在意自身的缺陷、遭遇会让人一蹶不振,自卑内向,承受不起挫折,而每个人或多或少在心中总有疤痕,如何应对它呢?我们可以经常做一些类似“放下”的清理工作,淡化甚至消除心中的这些疤痕,多给自己一些正能量,由内而外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强大,不是有这样一句格言吗:“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三、多激励少批评抱怨。书中谈到了一个母亲在飞机上面对自己女儿打翻餐盘弄伤一身衣服非但没有指责,而且幽默应对,使女儿更加意识到自己的粗心大意,改正陋习的有趣故事,书中还谈到了一个实验:分四个组,分别是激励组、批评组、忽视组、控制组,结果发现激励组的成绩、学习状态是最领先的,从一个故事和一个实验,我们不难发现,激励要比批评抱怨来得有用,学生经常犯错的确令人头疼,但如果真的是想解决问题,想让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就化解心中的气愤,尝试着多鼓励他们。

    四、学习始于信任、和谐。书中提到人从五种感官获得的信息有90%都被大脑的自我系统屏蔽掉了,只有2%左右的信息被推动到认知系统,引发学习动机,所以粗糙地传输知识,不一定能让学生接受,我们要亲近学生,首先取得学生的信任,用教师的修养,博学的才能吸引学生,课堂氛围轻松幽默,关系和谐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师上课都可以和学生聊聊拓展知识,作者生平,淡化教材细节内容,同样能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他们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动机。

    五、从新手到精熟。这里书里讲到了很有趣的一个认知顺序: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人对知识的掌握有个奇怪的现象,有些知识,比如驾驶汽车、游泳等一旦学会了,就很难和初学者解释怎么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无法回到初学者的知识基础,很难换位思考他们理解上的关键点,很多时候老师就是处于精熟水平,面对新手阶段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书中给出了三步走,分享给大家:第一步,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大脑最善于记忆的就是那些被理解透彻、充分的信息;第二步,整合相关信息,所有信息相互之间有了一定的逻辑关系后,更容易被记忆;第三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其最佳的效果是在面对新的情景和问题时,能够自动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正如书中推荐的阅读方法那样,我认真的对文字进行了标记,整本书看完后,回过来重新梳理了文字脉络,最终归纳概括起来就是身为教师要养成阅读写作习惯不断提升自己境界、和学生建立和谐彼此信任的关系、讲授知识尊重认知理解的自然规律,要精化知识点,形成知识逻辑树、内心强大形成感化学生的正能量,淡化心中的疤痕,消除不快,轻装前行、面对学生的犯错,调整心态,尽量使用激励的方式替代批评,让学生自发主动地愿意学习。

    感谢常生龙教育前辈的《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让我有如此多的收获,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阅读此书,分享经验,共同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做些调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