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地生活·读《顶碗少年》

(2017-05-29 06:26:34)
标签:

感知生活

想象力

哲学思考

撒播诗意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为赵丽宏散文集《顶碗少年》写的导读

诗意地生活·读《顶碗少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为了服务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组织《暖心美读书》(名师导读美绘版)系列丛书的选编工作,选择近百年来的中外优秀名家及其作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提升青少年的审美品位。为了帮助青少年理解这些作品,出版社特邀请了全国各地近百名特级教师为这些作品导读。

去年冬季,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希望我能为其中的一本书导读。我无知者无畏,脑子一热就答应了,因为此前读过赵丽宏先生的相关作品,当时就决定为他的这本《顶碗少年》散文集写导读。后来冷静下来,内心又开始忐忑不安,担心写不出东西来,耽误了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并给赵老师丢脸。经历了一段如坐针毡的日子之后,终于完成了导读的初稿,我将其发给赵老师,没想到得到了他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让我这颗悬了一段时间的心终于可以落了下来。

这篇导读不仅收录到《顶碗少年》一书中,我的名字还在出现在了封面上。我自己明白,这篇导读其实水平并不咋的,是在赵老师和出版社编辑的宽容下面世的。下面就是这篇导读的具体内容,请大家指正。

 

诗意地生活

 

每次阅读赵丽宏先生的作品,内心总是被深深地触动。他那敏锐的触觉、丰富的想象力、对人生的哲学思考等,给人很多启示,让人浮想联翩。

王蒙说,作家是世界的情人。这句话用在赵丽宏先生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他对大千世界有着无比深厚的情感,每天都尽力张开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体的每一寸皮肤以及心灵,来感知世界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四季轮回和日月交替,感受着沉稳的山脉和欢快的溪水,感受着飞鸟的莺歌燕舞和树木的年轮递增,感受着春天破土而出的芦芽和秋日的第一片落叶,更感受着内心的悸动与忧伤。

很多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到了赵丽宏的笔下,就有了许多的灵动和无尽的诗意。沙滩上的贝壳和赶海人的欢笑、安徒生的美人鱼雕像、在海面上展翅翱翔的海鸟、天水一色的分界线以及海洋深处的小岛、水面上的点点白帆;树林里欢天喜地的鸟鸣、落霞时刻微波荡漾的湖面、飘荡在湖面上的渔船、渡口与摆渡船工、山坳里的袅袅炊烟……或许因为在崇明岛插队的缘故,赵丽宏老师对水、对田间地头的农作、对鱼米之乡特有的芦苇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吝笔墨地讴歌大自然,歌唱美好的生活和家园。数九的日子还没有结束,湖沿冻土上还罩着一层霜花,那粉红色的芦苇芽竟然就从冻土中钻了出来,叫醒了春天,让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夏日的芦苇随风摇曳,像一个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田间地头,聆听江水的窸窣絮语,为辛勤劳作的人们点赞助行;金秋来临,芦苇花纷纷绽放,像波涛、像积雪,在绚丽的晚霞中又变成了金黄色的火苗(见《大自然的恩赐》)……

身边的点滴小事,家中的一草一木,也常引起赵丽宏先生无限的遐思。在《顶碗少年》中,少年连续在做高难动作时出现失误的惊慌与白发老人的鼓励;在天水的马路上遇到的温顺、善良又有点默然的、始终含着泪水的驴(《哀驴》);半夜里守在衬衫厂门口等着自己对象下班的焦急的男生和害羞的女孩(《晚香玉》);不速之客敲门的声音,以及这些声音背后所传递的信息(《敲门》);还有窗外成长着的梧桐、泡桐和月桂,不经意之间从厨房的窗外冒出来的一棵小树,等等,都让赵丽宏先生赋予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插在书桌花瓶中的孔雀翎、放在书桌上的雨花石,还有饲养的绣眼和芙蓉、养殖的水竹、腊梅,冬日里窗户上绽放的冰霜花,更是被赵丽宏先生仔细把玩或品味,写出的来文字动人心弦。

赵丽宏先生在舒展开自己的各种感官来拥抱世界、收集真实生活的各种细节的同时,非常注重通过想象来创设独特的故事或情境,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社会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融入其中。在下着淅沥小雨的初春之夜,赵丽宏先生和着雨声进行着一次思维的畅游。童年时期在路边简陋木棚里居住的陈大鸭子和陈小鸭子,新式的楼房和一扇扇漂亮的玻璃窗,城市变迁给人的心灵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偶遇的父女俩……他曾想象要把这城市变迁中所蕴涵的动人的故事写成一本小说,三十年后的今天真的变成了现实(《雨声》)。从孔雀翎上那椭圆的大眼睛,想象人们为了获利而拔去孔雀羽毛的残忍,以及那些追求风雅的人挑选孔雀翎的兴奋,这种直面生活的勇气,也很令人敬佩(《孔雀翎》)。

想象力是作家最重要的素质。赵丽宏先生不仅自己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还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人们如何呵护和培养想象力,《水迹的故事》就非常有代表性。漏水的屋顶,在下雨之后经常有雨水渗漏,在天花板上出现许多奇形怪状的水迹。有的像海岛,还有印第安人出没其中,有的像各路神仙,在其上各显神通。虽然条件艰苦,但想象力使得他的生活充满情趣,也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远去的歌声》一文中,赵丽宏先生也介绍了自己的想象力是如何被那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并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

想象力的培养,重点在童年阶段。小朋友们在大街小巷进行的各种游戏和玩耍,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锻炼和人际关系的构建,其本身就包含了诸多想象力的要素在其中。动手去捉蚂蚁,用玻璃瓶、火柴盒为蚂蚁建立新家,观察它们的生活状况;种养宝石花,感受生命的不屈与顽强……这些大人们看起来不屑一顾的事情,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比天还大的事情,这些经历所积累起来的东西,都是孩子们想象力的源泉。在童年时期,努力给孩子留出一些自由、闲暇的时空,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其实就是父母和老师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无论孩子今后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想象力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伟大的作家都是哲学家,他们出于生命的本能思考世界,探寻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为人们的前行之路点亮一盏路灯。在这部文集中,赵丽宏先生就有多篇哲学沉思方面的文章,他的思考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时间的追问。时间到底是精神还是物质?面对转瞬即逝的时间,我们如何理解过去、当下和未来。如果能以光速奔跑,走进遥远的历史,我们将会怎样?为什么说珍惜时间,就是爱生活、爱生命、爱人(《时间断想》)?二是对空间的追问。无边无际的宇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空间的起点和时间的起点是否是同步的,有没有终结的时刻?“暗物质”占据了其中的大多数,而我们却无法察觉,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日晷之影》)?三是对人生的追问。在漫长的宇宙演化历程中,人类的整个文明也只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一个人的一生在其中的长度更是可以忽略不计。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让人生更有意义(《人生》)?

赵丽宏先生的哲学思考并不局限于上述这些“宏大”的议题上,在触景生情中、在对生活的体悟中,都包含了很多哲学的思辨,提醒人们要不断观照自己的内心,帮助人们纾解灵魂中的压力,寻觅人生的智慧。比如说,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发现一棵小草,一片绿洲,带给人们的就是生的希望,生命的顽强。而身处城市繁华之中的我们,内心是否仍处在空旷的沙漠呢?城市越来越高楼林立,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却却越来越少,这到底是福还是祸?赵丽宏先生在《诗意》一文中说:“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能感受诗意、撒播诗意。当你的心被浮躁或者冷漠笼罩,当你沉溺于泛滥的物欲,当你对生活和人生丧失了激情和爱,那么诗意便会离你而去,就像小鸟毫不迟疑地飞离凋零的枯枝。”

让生活更富有诗意,我们是否应该有所改变?


《顶碗少年》  赵丽宏/著  常生龙/导读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