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与长板
(2017-05-12 06:26:58)
标签:
木桶理论长板短板合作者ppl |
分类: 教育漫谈 |
一个木桶里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板。这一“木桶理论”大家都非常熟悉,强调“补短板”的重要性。
补短板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将着力点放在木桶的“短板”上,设法将这“短”的一块板加长,让其尽量达到和其他的板相同的长度,这样木桶的容量就上去了。一个教师,发现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于是见缝插针地在这个方面进行学习和实践探索;一所学校,感到教师群体在某些领域的观念或者实践操作有待提升,专题组织教育教学研讨和培训……这些都是补“短”的具体举措。
另一种是将着力点放在木桶的“长板”上,设法让长板更长,然后将木桶倾斜,随着长板长度的增加以及倾斜度的调整,同样可以不断提升木桶的容量。在这方面,企业有很多优秀的案例:比如百事可乐,他们在中国的战略是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保护好了品牌这块长板,就将企业做活了;再比如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两种方式哪种更好?这要看具体的情况。
如果你或者企业、部门有显而易见的“短板”,而且这个“短板”已经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那就该及时将这样的“短板”补上。有些“短板”虽然存在,但还不至于影响整体的工作,或者你有另外的解决办法,那就不一定非要补上这块“短板”,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增加“长板”方面,所产生的效益会更好。
罗恩·克拉克将学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分成五种人,分别是司机、跑者、慢跑者、步行者和搭车者,毫无疑问,搭车者就是学校的一块“短板”。为了补上这块“短板”,罗恩曾经每天跟着其中的一个“搭车者”,和这位教师一起上课,帮助他提升教学质量。经过一点时间的努力之后,他发现这样的做法基本上没有多少价值,“搭车者”不仅对学校、对学生的成长缺乏责任感,而且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完全放弃。他发现,管理的策略应该改变,要从关注“搭车者”转向关注“跑者”,正是“跑者”带动着学校整体加速向前运行,要把“跑者”这块长板做得更长,让他们心情愉悦、跑得更快。
今天的世界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专业的细分让我们无法补齐所有的短板,互联网让企事业内外信息流通的速度,都让合作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当一项工作不能让你满意的时候,你找到合作者的机会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小。与其非得要花精力治愈自己的某些“顽疾”,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长板和短板,需要辩证地看,灵活地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