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做善于研究的教师

标签:
勤于读书写作习惯躬身实践善于研究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朱阳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叶雨老师是我在博客中结识的博友。他坚持经常发博,记录学校和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了很多鲜活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最近他在阅读了《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之后,撰写了一篇心得体会发在自己的博客中,让我心存感激。谢谢叶雨老师的阅读和认真写作。
下面是这篇心得体会文章。
知行合一
——读常生龙的《给教师的5把钥匙》心得
阅读之美,美在感悟;阅读之美,美在温故知新。3年前,从“新浪博客”上认识了常生龙先生,天天拜读他的博文,在先生的感染下,我坚持读书、写博。目前,自己的博客点击率近20万。近日,又读了常生龙先生著的《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这五把钥匙分别是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高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五把钥匙”是开启智慧教育之门的钥匙,指导我们在教师岗位上如何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从中总结出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勤于读书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该书的作者常生龙1965年出生,曾在安徽教育系统工作了17年。40岁那一年,也就是2005年,他获评特级教师殊荣。这个时候,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每周看一本书,并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从2006年到现在,他坚持了十年时间。十年来,他阅读了500多本书,写了200万字的读书笔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给教师的5把钥匙》便是其中的精华。
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很忙,白天上班,晚上时间可以利用,晚上睡前读20-30分钟,早上起床读10分钟。每分钟读300——400字,一页书700到900字,每天可以读10页。每天至少读十页课外书,并有读书笔记,也可做旁批;周末五十页,写读书感悟。
写作是一种“再阅读”。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书评、读后感和札记。和书评、读后感相比,札记更适合刚开始写读书笔记的人们用来练笔。很多教师喜欢读书,但就是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写读书笔记,不妨从札记开始。在看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好的语句,就直接将其记录下来。你之所以觉得它好,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也不一定要写得很完备,两三句话,意思到了即可。这样一边记录,一边写上自己的点滴感受,一点也不累,书读完了,记录的文字也就出来了。
高效的读书方法=(阅读
二、躬身实践
常生龙先生在书中说:在美国博士学位的证书上有一段拉丁文,其内容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由接受知识转向创造知识的过程,也是养成做学问的习惯的过程。其实研究是教师平时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研究的对象包括三部分:课堂结构、学生特点、教学内容。
首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读和整合。课堂是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特点的研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夸美纽斯说:“头脑不是等待被填满的沟壑,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点燃着火炬的引线,就是兴趣。”
想做一件事,就把它放在心里,一点一滴求进步,一步一步去完成。期望读上一两本书、听了几节公开课就会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质的突破是不可能的。竹子从开始生长到长成十多米高,需要五年的时间。其中前四年都在地下潜伏着,每一年仅仅生长高3厘米。在这四年的时间里,竹子所做的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到了第五年的时候,竹笋破土而出,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六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需要静下心来夯实基础,勤于实践、多读善写。
一个始终关注自身发展、善于研究的教师。会不断地给自己创设成长的空间,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成长的空间,包括留下消化吸收的空间、留下思考的空间、留给体验学习的空间、留下自我学习和反省的空间……并最终实现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