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2017-01-26 06:13:56)
标签:
以人为本儿童中心高期待教育理念ppl |
分类: 教育漫谈 |
在比尔登的著作《学生教我做教师》一书中,有不少的篇幅讲述学校如何为学生的学习、为他们如何生活和做人搭建创设各种机会、搭设各类平台的故事。
比如说新生进校之前,学校的教师和在校学生会通过照片等途径,提前记住每一个新生的姓名,在新生走进校园的时候,师生共同高呼这个新同学的名字,让他一进入学校就有回家的感觉。比如说毕业典礼这个环节,是学校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时刻,学校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仪式感,每年总会邀请学生的家长、社会各界的精英和名流一千多人来参加毕业盛典。当然,学校始终明白,这场盛典的主角是学生,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典礼仪式上的演讲,是这场仪式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广受赞誉和关注的。比如说已经毕了业的学生,想利用假期的时间回到母校来重温校园生活,比尔登和她的伙伴们精心为其中的女学生安排了“睡衣秀”,在一个特别的晚上,罗恩·克拉克校长和比尔登、学校的其他教师一起为来到学校的这些女生举行晚宴,大家在一起交流在新的学校里的各种故事和趣闻。之后其他老师离去,比尔登老师和女孩们换上睡衣,先是在黑夜的教学楼里四处走动,回味自己此前在校期间的各种事情,然后回到教室里,大家躺着讲述各自的心事,一直到眼皮打架,在幸福和快乐之中慢慢睡去……
在罗恩·克拉克学校,教师们始终将每个孩子的成长放在心中,关注着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中有激情,也有动力,能驱使他释放自己身上的每一处优点。他们反对将孩子塞到千篇一律的模子里,用僵化、呆板的方式,阻止学生向世界展示他们无限的潜能。每个教师都将创新作为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课程目标有非常精细的研究,同时更关注学生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学,才能更加方便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我们现在非常普遍的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老师们总是咋变换着教室的环境、座位的排布以及教与学的方式,让同学们经常可以在这间教室中感受到意外和神奇,并激发起浓浓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学校对每个学生都有很高的期待,相信他能做得更好。学校和老师认为,为他人设置较高的期望,是想表达的这样的意思:我们信任他们。如果期望值较低,就等于是告诉孩子们,他们做不了,无法高水平地完成任务。你或许可以在校园里因为孩子学习困难给他降低学校要求和期望,但当他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不可能再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这个世界不会减半,期望也不会变少,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不能降低。给孩子们给予高期待的同时,老师也让学生知道,教师也为自己设置了最高的期望值,而且在不断推动自己走向更好。
……
罗恩·克拉克学校所做的一些,其实都在践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儿童放在学校的中心位置来思考学校工作的一切。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是布伯于1925年以“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为标题写给国际教育大会的信中表达出来的教育理念。他确信,孩子天生的创造力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天性,世上的孩子们都有参与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原始渴望。这个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起眼的教育主张,却像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相对论一样,至今还在挑战者我们对教学与学习的理解。这封信已经发表了90多年的时间,我们的教育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和教学为中心,离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并不是说这些年来一点变化也没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学校和教师,把儿童的成长放在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实践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我们期待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更多的学校里发芽、扎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