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让你获得圆润完满的人生

标签:
杏花江南读书视野沐春朝阳校园生活ppl杂谈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读完今年第56本书——《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杏花江南的作文博客(网易)
2016-10-02
读后絮语:前后18天,都是利用每天午休前的20分钟,滴水成河,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当初选择购买、阅读这本著作,一是特别喜欢书名。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对于教师而言,读书是最好的修行方式。我个人以为,也是一种优雅的休闲方式。阅读好书,就是与智者对话,那种读到精彩之处如沐春风的感觉,读到妙语慧言拍案叫绝的感觉,读到独到见解醍醐灌顶的感觉,不是真正的读书人,永难体会其中乐趣。
二是因为作者的身份——特级教师、上海虹口区教育局局长。虽然也有窦桂梅这样的名师领导集于一身的佼佼者,但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教育局长、校长是不读书的。他们只是上传下达,他们只会管理,不懂教育。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自然不仅教育界独有,但在教育领域来说,一个外行领导就是一出悲剧。王晓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绝大多数教育领导甚至在管理上也是外行。
一个区的教育局一把手能带头挤出时间读书,这个区喜欢读书的校长们也不会太少,爱读书的老师们应该比其他地区多。这本书是常生龙局长读过的50本书的读书笔记的结集,很惭愧,我只读过其中的8本。可见我的阅读视野还很狭窄,阅读品味还比较低下。在后记中,作者说十年读了500本书,一年50本。在数量上,我做到了,不过质量上肯定稍逊一筹。迄今我对纯理论的教育著作,仍是敬而远之,望而生畏,所以在知识结构上,总是残缺遗憾。
这本书分五个专辑,第五辑《变革即未来》中的内容我最感兴趣:大数据时代、慕课革命、翻转课堂……当信息化浪潮冲击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理念课堂结构授课方式,是否都做好了调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感应灵敏到极点,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还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你的课堂吗?……
好书就是让你读后掩卷沉思,读书就是为你的修行,提供一个清明灵秀的气场,让你获得圆融完满的人生。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沐春朝阳
2016-06-07
如今,随处可见提倡阅读的重要性,可是真正热爱阅读的教师有多少?然而如果连教师也不爱阅读,我们又拿什么来教给孩子阅读的能力呢?
我们为什么不爱阅读?因为在我们看来,阅读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从我们上学时起,我们就被迫接受灌输式学习,背诵与记忆性的内容成了日常,花样繁多的公式、口诀、年代表、新名词充斥,学习过程毫无乐趣可言。仿佛我们所学,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常生龙在《学校,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一文中说:“原本在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体验式学习很少见了,抽象的、符号体系的记忆式学习铺天盖地。学生的学习像鹦鹉学舌那样,他们既不知道也不了解一个关系式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只是盲目的背诵。”
试想,最初的学校教育,我们拿到的所有书籍,当我们无法发现他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当我们发现这些不过是将来考试的工具,我们将从何获得学习的乐趣?所以每一年,中高考过后,都有一些学生疯狂烧书卖书,这样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了一件极其枯燥无趣的事情,而阅读,就是一种常态的学习方式。很多人从学校毕业,终于松了一口气,很多不喜欢的科目再也不想看一眼,阅读,更是因为从未养成习惯而被抛之脑后。就像很多人说的,现在的学生,只求学却不读书。作为老师的我们,更是认为脱离了乏味的学校考试,学习可以终止了,阅读更是一句只送给学生的口号。
可是不阅读,人便丧失了起码的学习力,不进则退。不阅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终将营养不良。无怪乎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阅读,不是考试的工具,是精神营养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