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有力量的阅读感召

(2016-12-04 06:19:56)
标签:

读书

修订

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一次有力量的阅读感召

    无意之中在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教委办的“陈埭教育信息网”上,读到了几篇教师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之后撰写的读后感。其中杨荣返老师的这篇读后感让我印象深刻。杨老师不仅勤于阅读,还注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探索所做工作的价值,以及背后的教育机制、教育模式。这就是读出自己的过程。

 

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

作者:杨荣返  发布于:2016-09-19

   

暑假,我拜读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心里就充满了期待。书的封面是一句特有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打动我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邂逅的美妙,是阅读的神奇。

在后记中常先生这样写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我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我亦有同感,书确实像开山的斧头,像涉水的轻舟,像茫茫大海上的灯塔。当你安静阅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心仪的观点跳出来,令你怦然心动,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在第一辑的“教学既创造”中有一节《转化“问题生,你可以这样做”》常生龙例举了钟杰老师所教的“意博班”有一位姓卓的问题学生,钟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分为四个点加于阐述,并从中写出对这件事的感悟。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问题生”——陈培红,她的妈妈总是时不时的给我打电话:培红在家里太不听话了——帮她洗完头,也不擦头发,就直往被子钻,数落她,还顶嘴,甚至拿剪刀把家长的衣服剪破;家里的经济也不是很富裕,培红要求家长每天定要给她20元零花钱,要不给,就破口大骂;衣服要求买名牌……说起来一大箩筐,装都装不下。

家长要求老师帮忙教育,她真的管不了!怎么办?培红同学在校判若两人,是那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个听话的好学生,学习上也积极进取,怎么办……“教育智慧来自于对家长的指导”,于是,我首先告诉培红的家长,如果培红在家不懂事,可以当场给老师打电话,数落她的不是,让她知道老师也知道她在家是如何的表现,这招还管用,培红在家收敛了很多,我也经常时不时地问她:“这段时间在家有没有做好孩子?”培红也有微微地点头。可是过段时间,培红家长又打来电话求救,到底该怎么办?帮助家长确立科学的家教观,不断“支招”,整合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快乐成长是老师的使命。这招行不通,再次另外“支招 ,”我教培红家长决不再培红面前给我打电话,数落她,反而,如果她在家一有进步,当她的面,立即打电话给我——表扬。让孩子有荣誉感,感觉家长不是总给老师打小报告。其实,在背地里悄悄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培红最近的在家的表现,这样,让我更好的对症下药:我和培红约定,如果她在家一直做个听话的好孩子,等“六一”儿童节时,评她为优秀少先队员,看着她嘴角扬起的微笑,我知道了她的心意。

接下来,大家可想而知,培红家长捷报连连,培红不再让她操心,在家真的做到了乖巧又听话的好孩子,我也兑现了我的诺言,评她为优秀少先队员。本学期,培红家长再也没有向我求救过。这就是有作用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应该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也就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孩子进步。这条思路来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生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是一次有力量的阅读感召。常先生将一本本书中的精髓提炼、升华,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让阅读与工作、与梦想有机结合。他擦亮书中的珍宝,告诉我们读书是就是最好的修行——拥有阅读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读书重在学思结合、读书乐在独立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