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引领学习,开智慧教育之门

标签:
知理念重学习寻真理守规律好心态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高慧燕(新浪博客:sdsonia)老师,自己非常注重阅读,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参加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下乡支教活动中,她深感农村学生和教师在读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于今年年初开始启动了“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活动,在农村建立图书室,向图书室推荐书籍,并引导家长和孩子开展共读活动,同时发动农村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这一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目前已经在商河县的多个村子建立了图书室。她坚持定期组织济南的志愿团队到这些村落去开展助读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志愿者联动起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也促进他人的成长。
我的新著《给教师的5把钥匙》出版后,她专门购买了一批,送给这些学校的老师们。她自己也带头阅读,并写出了这篇高质量的书评。
让读书引领学习,开智慧教育之门
——读《给教师的5把钥匙》有感
老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信每个老师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同一个老师随着年龄经历的变化答案也会出现变化。
最近读了船长(上海虹口教育局常生龙局长)的《给教师的5把钥匙》后,再次想到这个问题“老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船长送给广大教师五把开启职业之门的钥匙,它们分别是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高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掐指算来认识船长近5年,天天拜读他的博文,深知船长这本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自己多年学习的感悟、经历的总结、经验的分享和自我心态剖析的结果。他本人就是率先打开智慧教育之门的人,是广大教师的领航人。
书读完了,迟迟不敢动手写这篇读后感,因为自己觉得一篇简单的拙文不能体现船长高瞻远瞩的教育观念、不断进取的学习历程、呵护儿童的慈悲心怀、敬畏学习规律的工作方式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过,最后还是决定提笔写下这篇题为“让读书引领学习,开智慧教育之门”的拙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知理念
船长认为观念决定人的行为,而观念的转变非常困难。如果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教育行为的变化。对此,我深有同感,很多老师和家长曾接受过多次的培训,但结果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船票登旧船”,改革的号子吹的震天响,课堂教学该咋样还咋样。船长在比较了中西教育价值观念不同后,给出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一是让家长和老师明确现在所秉持的是怎样的观念,存在什么缺陷,该吸收怎样的观念进来;二是指导他们亲身实践,让他们感受到在新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能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收益。最近,在助读的过程中,我们常给家长作报告,采取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我们避免了深奥的理论讲解,采取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让家长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观念的确存在缺陷,然后用正反两方面活生生的例子让他们明确认识到旧的读书理念带给孩子的伤害和新的读书理念带给孩子的潜在好处,结果,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家长非常认同我们的讲座,陪伴孩子读课外书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不在纠缠于考试分数的高低。关注教育的长远效益,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通过一以贯之的教育给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础,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关键是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明白这点。
跳出学校教育的圈子,用开放的心态做教育,探索教育、文化和心灵相互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变知识本位的做法,改善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具备未来能力的一代新人。有经验的老师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格魅力无意识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场”,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与精神思想的构建。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是一种道德努力。
船长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有三种能力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是阅读能力、搜索能力和辨别真伪的能力。是啊,假如具备了搜索能力,孩子们就能变得独立,不会有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不能生活自立;假如具备了辨别真伪的能力,孩子们就会变得理智而不再盲从或者冲动,不会有很多的孩子犯下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错误。搜索能力和辨别真伪的能力都离不开阅读能力,所以,这个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引领推广阅读,需要更多的人静下心来读书。读书,从小处关乎到个人的幸福,从大处说关乎到整个民族的发展前程。
很多人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正是因为平时不读书才把自己搞得很忙碌的。
二、
好的教师都是学习的高手。
保持教育的新鲜度是教育效益的保障,而教育的新鲜度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授课方式和教学技巧。很难想象一个从不学习的教师能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只有好学,教师才能具备教育规划
三、寻真理
如果第一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着重于理念、第二把钥匙“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着重于学习目的与结果的话,第三把钥匙“有一颗学生的心”则从正反两方面大量的例子指出了通往教育大门的有效途径。
很多时候,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爱意与信息并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甚至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我们并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考虑问题。我们总是勉强孩子做我们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在无意践踏了孩子的自尊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之后仍然浑然不觉。船长是个喜欢思考的有心人,无论是书中的老故事还是现实生活中发生:如鱼王的故事、郑州幼儿园的集体婚礼、博友的育儿故事、心理学家的实验、画家的漫画、自己的生活经历都能使他在经过潜心思考后绕道现象的背后看到问题的实质,提炼出真正的教育教训与经验。
在“做泥人的师傅”一篇中,船长把做泥人的师傅和眼下的模式化、统一化、专制化的教育联想起来,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成全”,是帮助孩子发挥个性、自由发展,而不是一种“批量生产”,对个性的限制与抹杀。
“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然而,太多的老师和家长将自己对成功的理解强加到他们头上使其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家长和老师所做的不是孩子的手脚捆住,应该是让孩子自己走:认同孩子的特长和内在需求,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自由选择要走的路,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摔倒碰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成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适且的关怀但不能而因此切断他们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之路。
四、守规律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学习并不例外。
以前我们总认为孩子生来犹如一张白纸,所以成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想用知识把孩子“空洞洞的大脑”装满。但DNA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带着远古的信息来到这个世界,天生具备着不同于他人的气质,后天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固有的被称之为“前概念”的知识”。
孩子对某事物的前概念知识是根深蒂固的,但未必是正确的,所以教师与家长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静等花开,借助“搭桥”的教学过程,帮助孩子去除错误观念,建立正确的认识。冲突和讨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创设相关的合适的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望与动机让他们在交互中学习、及时反馈与评价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如果把课堂内的教育教学看作一道风景的话,那么教师是配景,学生才是永远的主景。然而,成为主景容易,成为一道成功的配景并不那么容易。
遵循规律以人为本,以身示范因材施教,教育之门才会徐徐打开在我们的面前。
五、好心态
在《给教师的5把钥匙》中,最后一把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船长说情绪是人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喜怒哀乐惊恐爱等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的发生,然而,如果充分挖掘情绪这座矿的价值,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完全可以雕琢自己的幸福的生活。
确实如船长所说:情绪会触发人的“特定行为倾向”。我一直认为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不是故意杀人犯罪,只是遇到某种情况一时难以控制自己情绪而导致了最终恶劣行为的发生。曾经有过一个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有过多次打群架的经历,他坦言说自己“嗜血”,幸好他后来爱上了阅读和写作,如今已修为一个理性温和的翩翩少见。
多年来,无论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我一直尝试把所有的发生都最终转变成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在家庭生活和教学生涯中,也常常通过各种途径给孩子和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想法: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这些发生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反应。其实,是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己和孩子们的积极情绪与心理,聊以自慰的是,这一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1年冬天,母亲去世。有段时间,我无法从痛苦自责的泥沼中摆脱出来。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后,我试着转嫁痛苦,于是,每当半夜惊醒不再着急折磨自己,而是拿起书消磨时光。没想到读书不仅仅治愈了自己的心灵之痛,完成了心理的蜕变;而且开阔了视野,认识了更多朋友,萌生了助读的想法,成就了现在的自我。
记得前年船长在我的博客留言中引用了著名导演王家卫关于“一代宗师”的观点: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当时感到非常震撼。这次在书中再次读到对这句话详细的解读,虽然没有成为一代宗师的雄心,但愿意成为“见众生”的凡人。
掩书自问:现在的我在哪里?未来的路怎么走?
我只知道目前的自己拥有一颗单纯而快乐的心,为此,我很高兴。努力向船长学习,做一个开启智慧教育之门的老师: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感谢船长的好书!好书需要大家分享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经把它推荐给周围的部分同事与朋友,也会在助读过程中把它列为推荐书目赠给受助学校的老师们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