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三)

(2016-11-12 06:02:04)
标签:

青少年学生

法治教育

构建网络

整合资源

ppl

分类: 教育管理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需要整合各方的资源,形成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合力。我就此写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建议,请大家批评指正。

 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两部分内容。

 

 四、构建多元参与的法治教育网络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拓展教育途径,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育人模式,进一步明确学校、社会和家庭在法治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既突出分工又强化合作,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体。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重视和加强法治教育。要设置专门的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并要有一定量的课时来保障;要善于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法治因素,并将其进行整合,采取多学科协同的方式来推进法治教育;要重视法治教育与德育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要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等落实在学校教育、治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宣传法律知识、法治精神,营造校园法治教育氛围;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实现自我教育;要着力探索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规范运行的流程和模式,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服务、治理、监督和评价,加强学校与社区共建。探索建立由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专家及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参加的学校法治教育委员会,审议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

 社会是青少年践行法治的重要场所。要把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这一口号落到实处,通过自身的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重视青少年法治载体的建设,通过建立法治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进行社会法治服务等多种举措,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法、用法;国家机关和行政部门要积极参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主动深入学校开展相关的法治教育,帮助学校拓展法治教育项目、开发法治教育课程、开展专题法治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以及网络资源的作用,着力营造法制环境,图书、新闻媒体等行业要充分发挥传播、舆论的导向作用,增强网络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形成法治教育的社会合力和良好氛围。

 家庭是青少年学法用法的第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极具示范意义,是孩子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要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并将孩子的法治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大家长学校的建设,不断提升家长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帮助家长及时纠正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偏差,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要强化家校互动,通过建立和完善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

 

 五、切实加强法治教育的资源整合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形成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合力。

 首先,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教育、司法、宣传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联合制定工作规划,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协同推进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涉及各个条线,靠一方的力量很难独立完成,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工作机制的确立,是推进法治教育的坚强保障。

 其次,要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教育综合改革紧密结合。教育综合改革中的诸多事项,本身就是观察落实法律法规的具体举措,在具体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彰显法治的力量,会给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给青少年法治教育创设更多的空间,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教育综合改革强调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也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推进一脉相承。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对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项的培训,让他们能够胜任法治教育的相关工作。同时鼓励学校的教师攻读法治教育类的硕士学位,通过专业学习来夯实自身的教育功底;另一方面,要积极吸纳社会各界法治专业人士担任学校法治教育的兼职教师。这些专业人士有非常深厚的法治基础,所缺乏的可能是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加强对这些兼职教师的培训,让他们了解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与法治教育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学生的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中来,协助学校共同开展相关的法治教育活动,丰富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

 第四,要整合法治教育的各种社会资源。所有的国家权力机构、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都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可以成为法治教育的示范单位、示范窗口。要依据学校法治教育的实际,主动对接相关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在“身边事、眼前人”的参与和体验中产生思想的共鸣,进而成为行动的自觉;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特征,整合各种数字资源,建立富有时代感的法治教育资源支持系统。

 教育奠基法治中国的未来。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用法治精神滋养他们的成长,让敬畏法律和规则、崇尚法治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与信仰,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与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