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的意义升华
(2016-09-06 06:15:15)
标签:
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叙事故事吉祥三宝ppl |
分类: 教育管理 |
此文刊登在2016年8月29日的《德育报》上。
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万泰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鲜活的实践,最近五年来,他坚持通过撰写教育博客,总结反思他的班级管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8月29日的《德育报》,在第4版“您好班主任”专栏中,以整版的篇幅对他的工作进行介绍,其中也给我留出一些版面,让我对他的工作做些点评。其实点评谈不上,更多的是向高老师学习。
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如下,刊登时略有删减。
通过博客和高万泰老师交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时不时会到他的博客中来看看,了解下他最近的班级管理状况,看看他写的叙事故事,以及从故事背后的反思,对他执着于班主任工作心生佩服。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在学科的专业发展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少教师看来,学科发展是正道,班主任只是一种兼职的、阶段性的工作,即使正在担任某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也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科教学上,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方面思考不够、办法不多,当然成效也往往不明显。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认识问题。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空无傍依的德育是没有的,就像让学生做课间操,让学生明白队伍要整齐、肢势要到位,是智育;而做操时的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则是德育;全班同学展现出来的和谐秩序、飒爽英姿,又是美的体现。“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都应该提升自身的德育专业化水准,为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保驾护航。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对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给他们创设的包括学科学习在内的各种活动,包括实践经验的体验、对一件事情的价值判断等等,都有助于促进树突的生长,以及神经元之间的链接。由这种链接而形成的神经元回路越是丰富多彩,他们智力的生理基础就越是厚实。因此,借助班集体这样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升他们的伦理观念、增强他们的文化判断力都是非常有益的。高万泰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注重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机会,从班干部的选拔到就职演说,从班级制度的确立到运行机制,从仪式活动的构想到师生狂欢,从发现学生的优点创意褒奖……给学生提供多元的、自主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实践时空。高老师自己更是以身示范,以自己的行动来感染、激励班级的学生一起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关爱、公平、责任、信任、品格、尊重等公民的基本素养,夯实每个学生的道德根基。
要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好非常不容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想法,要让大家形成学习共同体,围绕一个共同的愿景而努力,需要真情投入,更需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耐心。有的时候,你或者学校有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主意,很希望通过班集体将它变成现实,但学生往往并不买你的帐;有的时候,学生和教师都认为很有价值的一个活动,做着做着就变味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了。高万泰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也遇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在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中,他找到了一条破解难题的好途径——写叙事故事,将班级里发生的各种故事用文字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在这一次次表达的过程中,他慢慢地发现了班主任工作的“微妙”之处,体察到了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学生情感微妙变化背后的原因。随着这些“微妙”的发现越来越多,他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心头之累也逐渐消融,随之而来的,是对班主任工作美妙之处的发现,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喜悦感和幸福感。
很多教师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要他写一篇文章却非常困难,这说明说和写是两个不同的信息输出机制。要将日常所见、所思、所说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需要有一个转换的、编码翻译的机制,这实际上就是思维重新被梳理的过程。当你静下心来将当天发生的教育事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像口语表达那样随意和冲动,一定会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认真组织自己的语言,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而不会产生误解。而一个精彩的叙事故事,不仅反映出你清晰的逻辑思维,更展现着你对故事的思考,以及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这实际上就是促使自己不断反思、提升德育能力的过程。
朱永新先生给新教育教师提供了“吉祥三宝”,分别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专业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站在专家的肩膀上前行;通过专业写作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通过专业共同体的同伴互助,提升自身的德育专业素养,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高万泰老师现在就手握着“吉祥三宝”,在班主任工作的这篇沃土上实践者。相信有他以及全国各地的班主任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