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阅读推动成长

(2016-08-10 06:22:20)
标签:

杂志专访

阅读价值

习惯养成

信息转化

ppl

分类: 我的心情

——访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此文发表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168月上半月刊上,由本刊记者刘青松所采写。

 

您曾被评为“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那么,阅读是如何推动您的?

1985年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留在自己求学的大学附中任教。这是一所新成立的学校,没有老教师带,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一方面主动和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联系,寻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订阅了当时所有与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专业杂志,还借阅、购买了一批教育类书籍,及时把握学科教学改革的动向,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实践。因为阅读,我逐渐结识了一批学科和课程领域的教育名家,并通过他们搭建的平台多次参与全国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视野得到拓宽,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慢慢地,我在当地有了名气,经常进行公开课教学,曾获得安徽省焦坡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还被安徽省职改办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可以说,阅读在我的工作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调到上海市工作不久, 正赶上二期课改启动,学校希望我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一些探索。此前在教学工作中,我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高三任教, 即使后来做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依然兼任高三年级班主任和物理课教师,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科教学上,很少在课程方面着力。面对学校的期望,我有点犹豫,但深感这也是让自己补短板的好机会,于是接下了这个任务,而高完成任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我找来大量与课程建设相关的书籍,假期一个人安静地阅读和思考,梳理出学校课程建设,特别是研究型课程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后来,学校启动的以课题型课程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在全市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我也因此成为上海市研究型课程建设核心组成员,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配套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中去,后来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又出版了两本专著,并因此获评上海市特级教师。没有专业的阅读,就没有我在课程建设与教育写作方面的一系列成就。

2005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后,我将阅读和写作作为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方式, 开始了每周阅读一本书,并至少写出一篇3000字以上的读后感的读写之旅,这一坚持就是十年。书籍滋养了我的心灵,拓展了我的视野,在工作出现瓶颈的时候为我点燃一盏灯,在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为我沏上一杯茶。因为阅读,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工作更加游刃有余,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201510月,我在撰写的五百多篇读后感的基础上,精选整理了五十篇,汇集成《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出版后受到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好评。

可以说,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阅读,都离不开各类书籍所提供的滋养。是阅读丰盈了我的精神生活,打下了我的精神底色。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的内涵是否有本质的变化?我们该如何应对?

阅读是凭借一己之力来提升自己的过程。一个坚持不懈开展阅读的人,自有一股萦绕身心的别致书香。不管是在过去还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人们都会通过持之以恒的阅读来不断修炼自己,阅读的内涵不会有本质的改变。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的渠道多了,可以是文本、音频和视频、流媒体等;传递信息的载体丰富了,除了书本之外,各种数字化智能设备都是新的载体;信息由过去的连续性转化为今天的碎片化,信息呈现的方式也多元化了,由过去以线性结构为主的呈现方式转化为各种碎片信息的超链接……这必然会带来阅读的新变化,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首先,面对浩瀚的信息之海,需要我们增强信息选择和甄别的能力,提升文化判断力。

其次,信息本身并不重要,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部结构是关键,新时代的读者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便捷的特点,挖掘信息背后的联系和结构。

再次,互联网时代图文并茂的形象阅读特点,与书本的抽象阅读有很大的区别,对右脑功能的开发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加强脑科学的研究,协调左脑和右脑同步发展,探索阅读的新途径、新方式。

 

教师如何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日常教学实践?

第一,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已经有人探索过,并总结在各种类型的书籍之中。比如说新课程强调要加强探究教学, 但并没有说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进行探究教学。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次在阅读房龙的著作时突然受到启发,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写成了研究性文章。

第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之间更是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就会意识到阅读其实就是不断为自己打开一扇扇的窗户,让学科和大千世界建立起联系,帮助自己将各种资源整合到学科教学中来,丰富自身的学科素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视角。

第三,教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知识就是客观的信息,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只有当你将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解决了一个个难题,这样的知识才有价值。有了这样的教育信念之后,教师在日常阅读中会特别关注知识的应用,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活书橱,在教学中就会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教师阅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养成持续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自己不阅读,就培养不出会阅读的学生。此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工作,每位教师都应成为推动学生阅读的榜样。

对每个人来说,阅读是个性化的,一位教师喜欢的书籍另一位教师可能并不感兴趣,因此给教师提阅读建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作为一名教师,有两类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类是有关教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学科的内容知识以及学科素养方面的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课程知识、教育目标及价值知识等。只有对这些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和体认,并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另一类是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学科之间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要求教师有开阔的知识视野,让多元化的知识滋养自己的心田,为教育教学活动增添厚实的底色。我所读的书籍以教育为主,其他门类的书,如哲学、历史、文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也有涉猎,每一本书都让自己有所启迪和收获。

阅读是重要的,阅读之后将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写出来其实更加重要。这不仅是加深对所读作品的印象、进一步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的思路、训练自己思维的过程。当你有话可说且能做到文字流畅的时候,也就是你思路明确、条理清晰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鸭子效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