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阅读中修行,在修行中提升

(2016-03-06 06:19:08)
标签:

读书

他人经验

自我践行

实践体会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在阅读中修行,在修行中提升 

这是博友“夕下林梢”(http://blog.sina.com.cn/u/5809053613)今年1月份读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之后写的读后感。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三自然段,作者谈了自己读书之后将教学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产生“神奇”效果的故事。这正印证了我所说的那句话,教育没有很多需要创新的东西,有很多教学的技巧和策略,别人都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并记录在各种书籍和报刊之中。如果我们用心阅读,就能找到这些教学的策略;如果我们勤于实践,就相当于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别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自己富有价值的探索,获得最为鲜活的教育经验。

我一直将这篇文章保留到今天再发布出来,是有自己的思考的。前一段时间在假期中,大家放松了身心,对教学的事情不会有太多的兴趣。现在春季学期已经开始,大家都在教学一线拼搏。“夕下林梢”的阅读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让自己教学更加富有成效的路径。如果您感兴趣,不妨也试试看。

下面是“夕下林梢”的这篇文章。

 

在阅读中修行,在修行中提升

 

我不算是个爱读书的人,更不会写读后感。虽然身为教师,经常建议学生要多读书,可自己终也浸淫在电视网络中享受庸俗的安逸,对教学思考越来越少,问题不断凸显,但看看周边的人都这样过,也就心安理得了。从2001年到现在,所在学校均没有图书馆(以前感觉正常,学校领导不愿意老师们在上班时间看课外书,如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样,刚毕业时,课余时间看点小说杂志之类的,看见学校领导进办公室检查都要藏起来。但现在感觉不可思议了,想不到在教学改革风生水起的潍坊市区,市直学校的这种状态吧?),几乎没有外出学习活动,老师基本全凭经验教学,有时候从网络里看各地教学改革、实践、慕课、翻转课堂等,我感觉和他们是处在不同的时代,心里自然有种被时代抛弃的恐惧感。而自己,终也没有觉醒,更没有努力做点什么。

几年前关注了常局长的博客,一次次地被他震撼着:没有止步于特级教师的光环下,而是以此为起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和写作成了他的生活状态:一周一本书,一篇读后感;一天一篇博文。在阅读和写作中,他不断探索着通往本质教育的途径,并通过推荐、写读后感等方式引领着一大批人阅读、写作、探索。博客中,有人说教育改革如同劈惊斩浪的大船,常局长就是“船长”,这个比喻再形象不过了。这几年因为懒惰,自己的博园荒芜了,但心里,犹记得这位船长的坚守和情怀,偶尔间会搜他的博文看,以解自己短时困惑之需,直到2015年底,看到他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虽然大多文章在他的博客中看过,但捧着书卷,嗅着墨香读来的感觉,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一篇篇读后感里渗透着的教育思想的解读、教育理念的诠释、教育本质的探索、教学技巧的推介等等,有我教学过程中所渴望的理论指导,有我课堂教学中欠缺的技巧,有我和学生们困惑和苦恼的根源探求,于我的教育天地而言,真是久旱逢甘霖,读来便如饥似渴,恨不能一夜读完,立即改善自己的教学。说来真是惭愧,竟然不知道教育可以这么多理论,可以这么多经验可借鉴,直到读此书,才知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中、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我现在就是这样的受益者。

初读此书的一个晚上,我正在教室里看班。读到第一辑-“教学即创造”中的《教学始于技巧》一文时,读了三遍,强烈的认同感冲击着我渐趋麻木的心,干瘪的教学思路被注入了活水,顿时有了些生机。我教两个班,其中一个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配合,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自然也不好。我们也曾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因为没有什么切入点,也缺乏耐心,便一直处在这样的状态中,还经常抱怨学生不配合。看到《教学始于技巧》中的这段话:“学生的许多行为是机会主义的,如果她发现在课堂上回答‘我不知道’比回答具体问题来得方便,更好应付教师的话,他就会选择不回答;如果他发现自己趴在桌上睡觉而教师不管的话,他就会经常趴着。学生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很多时候是为了逃避、为了规避责任。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他这种倾向,让其在课堂上一次次“得逞”,最终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从而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回头反复读这段话,回忆着与这个班的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蓦然惊醒:这样的教与学状态,并非学生的错,而是老师们缺乏耐心、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造成的。“我要改变”—我在工作日记上写下了这句话。同时,在本子上列出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哪些学生经常睡觉,哪些学生上课一直不抬头,哪些学生不做作业,哪些学生在课堂上精力分散,哪些学生跟不上老师进度……“杜绝退出”,给学生设定高的学习期望,是我改变的第一步采取的技巧。先分门别类找这些学生谈话,指出他们的问题,倾听他们学习中的困难,为他们设定高的学习期待,激励他们改变现有状态,并奋力前行。通过谈话,我看到了孩子们眼里的光亮,在上课时,竟然看到了齐刷刷抬头听课的情景,让我倍感惊异和欣慰。我知道只有这些是不够的,第二步,在课堂上用了“走动技巧”。以前我的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讲台和前两排桌之间,而没有意识到要“拥有整个教室”,也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你已经拥有了整个教室”,所以不能保障学生的全员参与,只是在学生有问题时才走到他们身边。现在,我坚定地迈出了通往教室任何一个地方的脚步,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体察出了我的关注,很快就做出了反馈:积极、规范地参与学习!几天下来,上课状态大有改观,让我都始料不及--改变,技巧太重要!我把感受和其他的老师们做了交流,大家对此都很感兴趣,也想多学些技巧改善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我正在琢磨如何借鉴“按部就班”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也循着船长荐阅的书目,开始购书阅读。心里有种期待,期待着在阅读中修行,滋养身心;在修行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惠及学生和他们的家庭。

非常感激常局长的读书引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