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走向科学·读《课程与教学调研工具》

标签:
课程教学调研工具数据积累测量评价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调研工具研制报告》有感
到学校去,一说起学校的校本课程,很多校长非常自豪,说学校的教师开设了几十门甚至上百门的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一说起学校的教师,校长也是如数家珍,对不同学科教师的特点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一说起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校长也有说不完的话,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会让听着非常感动……
但学校开设的这些课程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怎样的关系,与学校的课程方案是否匹配?被校长所推崇的这些教师,其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教研组活动,是否有连续的主题和一以贯之的研究思路……要回答这些问题还真的不是很容易。这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课程和教学都是基于经验的管理,专家和学者对学校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教研组的活动等的评论,也都是基于自己的感觉做出来的,无论是学校的课程教学管理还是专家对教学活动的评价,都缺少基本的规则和标准。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看到了学校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在课程和教学的评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用几年的时间来研究“工具”,用于对基层学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教学研究活动的测量和评价。目前,这套“工具”已经初步编制完成,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调研工具研制报告》的方式进行了正式的发布。虹口区的学校非常有幸,在这套“工具”编制完成之后,率先使用,并在这个月迎接市教委教研室的教学调研和视导。
一、“工具”的种类
这套测量和评价的工具由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是学校课程与教学的调研工具。由三个工具组成:一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测量,测量点包括学校课程设置的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保障措施等。虹口区在几年前就开始在中学阶段要求所有的学校编制学校的年度课程计划,今年我们又成立了区域的课程管理与指导中心,建立了课程执行年度报告制度,就是要进一步推进课程的规范化建设和实施。二是对“课程与教学常规管理”的测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询、问卷访谈、学校自评等多种途径来评价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管理状况。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侧重于工作任务与要求、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的测量;对教学常规的过程性管理侧重于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教学管理等环节来加以测量;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小结,侧重于从回应计划、是否有反思与对策等角度加以测量。三是“拓展型课程”的测量。这类课程主要由学校和一线的教师来开发,在测量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针对这些课程是否具备课程的基本要素,是否体现出拓展型课程的特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否适切等来进行。
第二个板块是学科课程与教学的调研工具。共由9个工具组成。其中有5个是通用的工具,另外4个是针对特定学科制作的调研工具。
先介绍5个通用的工具:一是“教研(备课)组”活动情况的测量工具。从学校制定的有关教研活动的规章、教研组活动计划、教研组活动的相关材料和记录、教研活动的实地观摩、教师访谈等观察点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科“作业”的测量工具。从学校或学科组制订的有关作业规章、书面作业的抽样观察、师生的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三是对学科“考试测验”试卷的测量工具。从学校制订的有关命题、审题、质量分析和讲评的规章,具体试卷编制、考试和数据统计、问题分析等的采样,试卷讲评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师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面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做出评判。四是“课程教学”观察工具。从教师教学是否清晰、引导学生学习是否得当、师生交流沟通是否有效、课堂环境营造是否温馨得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五个维度确立了39个观察点,全面分析教师的教学状况,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评判。五是幼儿园版本的“课程与教学”调研工具。针对幼儿教育的特点,研究人员从幼儿园的保教活动、孩子的运动、幼儿游戏、集体学习、个别化学习等五个维度确立了50个观察点,来对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做出整体的评价。
再介绍4个特定学科工具。一是适用于《体育与健身》学科的“体育锻炼活动”调研工具。从学校或学科组制订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的规章、学生体育活动的现场观察、访谈咨询、问卷调查等四个维度对学校的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实施情况做出判断;二是适用于《劳动技术》学科的“作业”工具。这门课程的作业是一种技术项目载体,包括设计与表达以及实物作品等等,所以需要研制特定的测量工具。该工具从学校或学科组制订的有关作业规章、学生作业的现场观察、访谈咨询、问卷调查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三是适用于《美术》学科的“作业”调研工具。从学校或学科组制订的有关作业规章、学生现场作业观察、日常作业抽样观察、访谈咨询、问卷调查等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四是适用于初中学段《信息科技》学科的“作业”调研工具。从学校或学科组制订的有关作业规章、学生制作的电脑“作品”、访谈咨询、问卷调查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这四个特定学科的工具,涵盖了科技、体育、美术等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的学科,对促进学校和教师加强这些学科的建设,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二、“工具”的价值和使用
要把课程和教学管理从经验型的管理提升到科学管理的水平,“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测量工具是一把尺子,它有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明确标准。做一件事情,如果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做事情的人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实施,评价一件事情做的好与坏,也可以依据标准执行的情况来评判,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不会乱,而且条理清晰。当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测量工具不能太过具体,而且要通过工具让这些特点得到有效的体现。二是积累数据。教育要从经验走向科学,非常需要积累课程和教学管理中的各种数据,并着力挖掘这些数据背后的教育价值。测量工具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观察点确定,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类提供了便利,这无论是对学校、对教师,还是对教育管理部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三是建立常模。不断积累的评价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课程与教学中诸多环节的常模,帮助我们比较某门学科、某门课程、某所学校在课程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做得好不到位,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四是改进完善。工具既是测量的手段,也是自身改进和完善的依据。在测量过程中,某些方面的数据始终和编织着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本身就说明该测量点的选择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需要通过调整测量点来让工具更加精准。
工具非常重要,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很难看到比较系统、规范和完善的工具。为什么会如此?这是因为工具的研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制者对课程和教学、对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测量等相关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现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所以研制测量工具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市教委教研室能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集中尽力做出这样的研究和探索,是对上海市乃至全国教育的一大贡献,相信这套工具的价值会被大家越来越认可的。
工具编制出来本身就很不容易,要想用好这套工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说,我们要从教师和学校提供的材料中寻找证据,而证据又有引用性证据、提炼性证据、分析性证据的区别,如何合理使用这三类证据,就考验着工具使用者的水平;比如说表述,又可以分为原则性表述、要点性表述、工具性表述,对于学校的课程计划而言,因为介于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师实施的课程计划之间的中间位置,就应该多一些要点性表述,辅以工具性表述,适当减少原则性的表述。这也是需要工具的使用者加以学习和判断的。
三、我们的想法
如上所述,课程和教学的测量工具,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一套尺子,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自我诊断课程和教学的实施状况,并作出及时的调整和诊断。这不仅有利于学校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有利于教师发现自己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长处和短板,并扬长避短,为今后的发展找准方向。
我们正在谋划将这些测量工具在全区进行推广,将其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抓手的具体举措。希望借助这一套测量工具,让我区的课程和教学工作,再有一次新的提升。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调研工具研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