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流程的再造
(2015-08-25 06:30:13)
标签:
流程再造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组织结构ppl |
分类: 教育漫谈 |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漫谈之八
流程的改善和流程的思考,起源于企业领域的质量运动,其先驱是20世纪4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质量学家,他们提出“质量控制”的概念,希望通过对制造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追求企业业绩的巨大改善。
到1990年,美国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博士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表了名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首先提及流程再造的概念。根据哈默和钱皮的定义,企业流程再造乃是“对组织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各项当今至关重要的绩效标准上取得显著的改善。”
在这同时,一些学者尝试把流程再造的思想引入教育领域。Caldwell分析了使学校启动流程再造的若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所表现出的活力会使学校放弃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用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二是由于前面的技术因素,学校必须转换已有的组织形式,以迎接这种挑战,这也要求学校进行流程再造。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教育流程再造成为可能。慕课等大规模在线学习课程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学校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受到很大冲击;智能信息终端的广泛使用,使得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板电脑、iPad等新的学习载体在学校领域的广泛使用以及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实验项目的推进,使得课堂教学的流程很自然地就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为教育流程再造奠定了基础。
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主任尚俊杰认为,因为信息技术而带来的教育流程再造,将在如下几个方面发生:
一是教师角色再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他们只对几十个学生负责。随着慕课等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一个老师的课程可以有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学生同时选修。教师自己单独承担这样的教学任务已经不太可能,需要形成一个团队来实施。这个团队中必然包括主讲教师、助教、教学设计专家、美工、数据分析师等等。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是课程模式再造。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现在变成信息环境下的学习,学生原来只能被动地跟着一个教师学,现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和相应的课程,而且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这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流程的再造提出了新要求。原来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课后做作业的模式,现在演变成课前自主学习新课程,课堂上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并完场相应的作业,课堂被翻转了,课程模式也被再造了。
三是组织机构再造。由于很多优秀的课堂可以在在线学习平台上共享,这就使得一些学校的公共课程没有必要聘用那么多的教师来授课,相反辅导教师、数据分析师等的重要性却加强了,这势必导致学校里教职工需求的重组,同时对组织机构带来新的变革。原来是学生坐在一间教室里不动,不同学科的教师轮流进来上课,现在慢慢向学科教室的方向转变,教师坐在教室里不动,学生走班上课。这一改变的结果,就是学校不再有常规的行政班级,班主任的职责将有学科教师来分担,整个教学的组织机构也将带来大的变化。
四是管理方式再造。原来的教育管理,是一种模糊的管理、一种跟着感觉走的管理。随着学校信息资源的不断积累,大数据被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隐藏在学校生活之中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深层次的因素会逐渐被挖掘出来,帮助学校找到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和路径。学生的很多书籍被积累之后,其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信息也会被教师更好地捕捉到,便于教师依据学生成长的实际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教育流程再造,其目标就是质量的提升,这是当下的教育必须要思考的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