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的阅读现状
(2015-08-14 06:27:00)
标签:
上海市民阅读现状目的与偏好时间与数量ppl |
分类: 他山之石 |
在2015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即将开幕之际,“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2015)”正式公布了。这是上海市就此专题连续进行的第五次年度调查。调查揭示的相关信息,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1.阅读的目的
在“读书的主要目的”这一选项中,前五位自2013年以来保持基本稳定,今年依次为:“增加知识”、“满足兴趣爱好”、“提高修养”、“工作或学习需要”和“开阔眼界”;前五位中与个人的素质、修养、知识面、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的四项选择的比例都高于百分之十,其选项比例和达到57.72%;“娱乐休闲”、“掌握实用技能”、“研究需要”等选项排名相对置后。由此可以看到,上海市民在阅读动机上所表现出的自主、稳定、正向、非功利趋向。
在“阅读的重要性”这一选项中,“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这两项正面评价的选择总比例为83.93%,高于去年的79.17%,也是四年以来的最高;中间评价“一般”和“说不清”的选择为10.38%;负面评价“不太重要”和“很不重要”的选择为5.48%。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十余年来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社会团体持之以恒地以书展、读书会及各种读书活动所进行的关于阅读的宣传与促进,对于市民的正面作用和影响是明显的。
2.阅读的偏好
在阅读方式的“首选”上,传统(纸质)阅读仍然体现出巨大的优势;高出“数字阅读”18.25个百分点,但这一数字低于于2014年的差距。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时间分配上,纸质阅读的时间依然大于数字阅读,但差距在缩小。
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68.40%)仍然处于绝对优势,比认为“数字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高出37.24个百分点。五年来,该数字一直保持在65%至71%之间。
选择纸质阅读原因的前三位与去年相同,但是排位出现变化:“需要深度阅读”仍居首位,第二位是“为了收藏和保存”,第三位是“考虑资料的权威性、学术性”。阅读目的、阅读需求、阅读质量、阅读效果、阅读感受、阅读成本始终是阅读者是否选择纸质阅读,或者在何种条件下选择纸质阅读的重要标准。
对于不同图书种类喜好程度居于前五位的种类,依次为“文学”、“历史”、“日常生活”、“经济、管理”和“哲学”;四年来,“文学”与“历史”的首、次地位不可动摇,“日常生活”基本保持在第三。
对于不同刊物种类喜好程度居于前六位的种类,依次为“新闻时政”、“文学艺术”、“人文史地”、“旅游休闲”、“女性、家庭、情感”和“医药健康”;“新闻时政”和“文学艺术”已经是连续四年排名首、次位;“人文史地”连续三年保持第三。
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指向都集中在具备通俗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种类,这种从阅读的角度尤其是大众阅读的角度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在市民阅读中的客观、准确的反映。
3.阅读的时间
半数以上市民每天阅读图书超过30分钟,“半小时阅读”渐成主流。同时,碎片化阅读人群和深阅读人群均有所上升;期刊、报纸阅读时间持续下降。在传统阅读时代,以时效性见长的报纸正面临着在线阅读、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巨大挑战。
4.阅读的数量
60.41%的市民年均阅读图书超过4本,经加权平均,18岁以上市民年均阅读量为6.517本,7至18岁市民年均阅读量为11.165本,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5.数字化阅读
数字阅读稳中有升,“来源广,信息丰富”、“获取便利”、“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方便信息检索”是市民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手机”、“网络在线”、“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连续三年成为上海市民在进行数字出版物阅读时使用最多的前四项载体。
“容易导致视觉疲劳”(23.33%)、“不适合精度阅读”(16.15%)、“难以筛选”(12.68%)、“学习与记录不方便”(11.14%)、“权威性不够”(11.06%)、“信息庞杂”(11.02%)和“编排质量相对粗糙”(11.01%)是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年来,电子终端移动阅读以“进取”态势逼近传统阅读导致两者距离缩小的趋势,既与上海市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关,也与各种电子阅读终端、各种阅读APP的多样性、便捷性、舒适性提高相关,同时亦与政府政策与出版传媒业发展方向的导引、推进相关。
5.阅读的消费
6%受访者年购书消费超千元,市民购书意愿和支出逐年上升;市民购书首选为网上书店,选择在网上书店购书的受访者超过选择在实体书店购书的受访者10.05%,显示实体书店经营面临困难;70.87%的受访者有先阅读数字版本、再购买纸质版本的经历;市民购买数字出版物的意愿缓慢上升,但“只看免费”仍居主流。
“对于纸质图书定价的总体感觉”,依次是“过得去”、“偏高”、“太高”、“比较低”。总体看来,价格不是影响市民购买图书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的书价也在市民能够接受的程度之内。
在影响图书购买的因素中,“内容简介”和“熟人推荐”连续四年位列前两位;前三年一直位列第三的“畅销书榜”今年与去年第四的“作者名气”位置互换。“出版社的名气”在近三年的排名上升,反映出出版企业品牌建设在社会影响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作用。“图书广告”连续四年排在末位,表现出购买者对于纯粹以宣传、推销为目的的营销手段不感兴趣甚至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