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像地球的行星

标签:
类似地球太空望远镜天文观察三个条件ppl |
分类: 海外短波 |
在高温酷暑的日子里,天文学家给人们带来惊喜连连。23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在宜居带发现第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25b。
美国航天局当天宣布的新发现中包括12颗宜居带行星,其中,开普勒-425b是最先被确认的,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接近地球大小的宜居带行星。
1.为什么说它像地球
美国宇航局在7月23日晚12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
开普勒-452b比地球大概大60%,距离地球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开普勒-452b围绕运行的是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这也使得开普勒-452b成为到目前为止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简单来说,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颗围绕一个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行,且位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
由于开普勒望远镜采用的是凌星法,只能测定出其直径大小而无法判断质量,因此在缺乏密度数据的情况下我们还无法判断开普勒-452b是否是一颗岩石行星。但尽管如此,这仍然是我们朝着寻找“另一个地球”迈出的重要一步。开普勒-452b上的一年大约385天,和地球上的365天很接近。
因此,谨慎地说,在当前我们不能说它就是“另外一个地球”或不是“另外一个地球”,而只能说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
2.成为地球“堂兄”的三个条件
从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探测角度讲,一个行星成为地球的“堂兄”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位置,这个行星是否位于恒星系中的“适居区”——地球就处于太阳系的适居区,距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使地球上能够维持液态水的存在。
二是大小和质量,以前发现的绝大多数新行星都是所谓的“超级地球”,比地球大几倍,连类地行星都比较少,而与地球大小、质量相近的就更少了。
三是要通过光谱测量可以判断出该行星外有无大气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判断出行星上有没有水——在以前的观测中这方面的进展不是很大。
3.天文观测与空间探测的区别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执行的是“天文观测”的任务,要判断其发现的价值和准确性,首先要搞懂天文观测与空间探测的异同。
二者都是对地球外、太阳系外宇宙的观测和探索。但天文观测是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而空间探测是以探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和宇宙飞船等飞行器为主,与地面观测台站网、气球相配合构成完整的空间探测体系。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执行的是天文观测的任务,相对于“普查”,其作用对人类很重要,但由于距离被测对象较远,属于“大概判断”,其准确性比空间探测要弱得多。
最典型的例子是最近的“新视野”号,过约9年多的长途跋涉才接近冥王星,其用可见光和近红外相机拍摄的最为清晰的冥王星和卡戎“特写”,能分辨出冥王星上60米的地貌。而此前通过天文观测的方式,即“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冥王星图像的最高分辨率只有500千米左右。
在判断“是否能维持生命”方面,目前连空间探测都能力有限。以火星探测为例,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向火星派出探测器、着陆器,也发现了很多证明火星上有生命的证据,但至今仍然不能完全确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要等到2020年执行采样返回才能确认。
4.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使命
目前在太空中专门用于搜寻系外行星的,只有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它也是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它的任务就是回答人类长久以来的疑问: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和结果是对外公开的,其在宇宙漫游的过程中是不断公布观测结果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可以共享。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6日发射升空。在任务期内,它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除了揭示行星的存在外,也能告诉科学家行星的体积以及运行轨道。
从发射升空至今,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相继发现了首颗系外行星、质量和直径都最小的系外行星、首个6行星系统、首个围绕两个恒星运行的行星,以及位于宜居带中,围绕一颗类太阳恒星运行的最小行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