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苹果标识的误传
(2015-07-21 06:13:40)
标签:
苹果商标图灵素食主义简约风格ppl |
分类: 海外短波 |
说苹果电脑公司以那个咬了一口的苹果作为其商标图案,是为纪念伟大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艾兰·图灵,实际上这是误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传,是2001年的英国电影Enigma,在该部电影中虚构了前述有关图灵自杀与苹果公司Logo关系的情节,被部分公众以及媒体讹传。我也曾对此确信不疑,还在前面写过的一篇博客中讲述了图灵和苹果商标之间的故事。
这次阅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才知道这是一个误传。本书的作者曾专门为此事求证乔布斯,乔布斯说在确立苹果的商标时,没有考虑过和图灵之间的关系。
乔布斯自从在里德大学读大一时起,开始成为了一名素食主义者。他有段时间只吃水果,并且认为自己是个果食主义者。他和沃兹在自己家的车库设计最早的电脑时,常常去团结农场的格拉文施泰因苹果园劳作,同时在那里吃水果餐。当时,他们为给即将成立的电脑公司起一个怎样的名字而犹豫不决,最终确定了“苹果”。之所以会将公司名称确定为苹果,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平时吃水果餐,且在苹果园里义务劳动,让乔布斯联想到了水果。在各种水果中,“苹果”的首位字母是A,可以在公共电话号码中排在比其他电脑公司更靠前的位置上,有利于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查询,这也是营销的一种思考。二是“苹果”削弱了“电脑”这个词的锐气,给人的感觉不再是直面金属那样冷冰冰的感受。
苹果的公司成立之后,商标问题自然就摆在了议事日程上。苹果最初的商标由韦恩设计,他和乔布斯、沃兹共为创立于1976年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最初的Logo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读书的一个图案,上下有飘带缠绕,写着Apple Computer Co.字样,外框上还用了英国诗人William Wordsworth的短诗:
Newton……A Mind Forever, Voyaging Through Strange, Seas of Thought……Alone(牛顿……一个灵魂,永远航行在陌生的思想的海洋中,……孤独地)。这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设计,强调了在苹果你永远会远离机器,永远充满人文和人性的特质。
不过,这个牛顿徽标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乔布斯嫌它太复杂,不容易复制传播,于是,他指定Regis McKenna公关公司的艺术总监Rob Janov重新设计一个更好的徽标,来配合Apple II的发行使用。
Janov开始制作了一个苹果的黑白剪影,但是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很容易让人误解是其他水果,也还没有突出苹果公司的理念。“我想简化苹果的形状,并且在一侧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个字节),对吧,以防苹果看起来象一个西红柿,”Janov解释到。然后,Javov增加了六条彩色的、水平色条,这样就完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苹果徽标。
苹果的第二代Logo一直使用至1998年,在iMac发布时作出修改,变更为单色系列。2007年再次变更为金属带有阴影的银灰色。2013年变更为具有扁平化风格的无凹凸感纯黑色Logo,并沿用至今。
苹果的Logo充分体现了乔布斯的个性特征,包括他的非常执着的素食,包括他简约化思考和处置问题的方式,等等。从乔布斯和《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对话的过程中,他好像并不反对将苹果的商标和图灵之前建立起关联,不过,确实没有这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