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聘为特约评论员

标签:
特约评论员上海教育自媒体时代教育观点ppl |
分类: 我的心情 |
7月8日上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联合举办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新闻奖”颁奖暨推进上海教育新闻宣传媒体座谈会,会上有一个议程,聘请张民选、黄芝晓、张伯安、朱怡华、戴立益、王厥轩等12位同志为“特约评论员”,我也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
这是我最近五年来捧来的第三张有分量的聘书了。
第一次受聘是在2011年的10月份。民进上海市委为了加强外宣工作,决定在会员中遴选“新闻宣传特约撰稿人”,经过主委办公会议研究,确定9位会员入选,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应该说,这几年代表党派在新闻宣传方面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在去年年底,民进上海市委认为我的宣传报道工作做的不错,评我为先进个人。
我对这些奖项不是很看重,通过宣传报道这个平台,认识了一些上海民进的泰斗,如邓伟志先生、赵丽蓉先生等,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第二次受聘是在2012年的5月份。《中国教育报》为了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凸显“言论”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11位同志成为报纸的“特约评论员”,我很荣幸,也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专程到报社参加“新闻评论研讨会”,并领回了这一聘书。
报社对我们这些特约评论员非常重视,每个人都依据照片设计了漫画像,还为大家开设了相应的专栏。报社给我的专栏取名叫“非常道”,寓意是希望我经常能发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来。通过这一平台,近几年在《中国教育报》的评论版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多的时候一个月有3-4篇评论。大多数的评论都与当时的教育热点有关,比如说校服问题、校车问题、教师绩效工资问题、学生就近入学问题、教育政策出台、教育综合改革,等等,这些评论刊出后,常常被多家新媒体、网络媒体转载,还有一些教师会通过评论、留言等方式和我沟通交流,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励。
这一次被上海教育新闻中心受聘为“特约评论员”,应该与我经常在《中国教育报》上撰写评论有关,也应该与我在《上海教育》杂志上开设的专栏“非常故事”有关。“非常故事”是在尹后庆先生的直接关心下,于2012年6月份起在《上海教育》杂志开张的,尹主任认为,既然能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上发表教育的声音,也应该在我们自己的媒体上多讲讲。平时倒没有在意,写这篇博文的时候一算,“非常故事”也已经走过4年的历程了。中间有几次我曾经和编辑交流,这个栏目是否还要保留下去,他们总是告诉我,读者很喜欢,要求我继续写下去。看来若再写一阵子,可以出一个专辑了。
在今天做“特约评论员”很不容易,一方面随着新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很多人手中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不比你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会很深入;另一方面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教育问题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如何避免空洞的批评,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大家来说都是挑战。
证书到手,责任上肩。多一些有观点、有态度、有深度的评论,让大家更加理性地看待今天的教育,一起为教育的发展呐喊助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也希望自己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