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价值
(2015-07-09 06:34:02)
标签:
信任依赖背叛情感ppl杂谈 |
分类: 教育漫谈 |
博友“hao—sz”写了一篇博文,记录了自己和女儿嘻嘻哈哈闲聊时的一番对话。
女儿:“老师都不可信。”
博友:“怎么回事呢?”
女儿:“班主任请了几天假,回来后班里什么事都知道了,代课老师什么都跟她说了。连同学和代课老师说的秘密话,她也告诉了班主任。”女儿还说,班里有好几个班干部都向老师打小报告。老师很自豪的说过:你们什么事情都瞒不了我。
博友:“老师知道了你们的秘密又怎样呢?”
女儿:“老师会翻白眼啊,老师特喜欢翻白眼,也会记仇的。如果老师发现谁有问题,就会很凶,所以大家有时候不怎么喜欢这个老师。”
代课老师很“认真”,将自己代课几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班主任,想是对自己的代班工作有一个交代。班主任很“顶真”,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刻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但就在这“认真”和“顶真”之中,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慢慢地,学生就不再会向老师倾诉心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是因为他们信任老师,他们相信教师会对自己好,能真心地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为自己指点迷津而又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我们信任钟表,是因为它能给我们提供准确的时间,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事情了;我们信任家庭,是因为它提供了温馨的港湾,不管外面有多大的狂风骤雨,回到家里就能得到心灵的放松;我们信任教师,是因为教师是一盏灯,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帮我们指明行走的方向……
人对物件的信任和对他人的信任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信任钟表,但钟表也有出错、罢工的时候,当你特别想知道时间但恰好钟表没电停摆的时候,你会觉得失去了依靠,有些沮丧,有些失望。相信一个人情况则不相同,意味着你相信可以安全地与他相处,不用时刻提防他,害怕他会出卖或背叛你。当你以这样的心态来和对方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给了对方,却发现对方没有为你严守秘密的时候,你的感觉是背叛,是被出卖了。
信任一个人,我们就不得不承受被他背叛的风险。孩子之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个个都会悲痛欲绝,感到整个世界将要塌了似的;如果自己信赖的大人也做出背叛他的事情,那他内心的惊愕、挫败感不知又会增加多少倍。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其实非常难,但摧毁这份信任只需要一丁点的时间、一个看似随意的举动。反过来说,如果别人信任你,你也应当担负起不背叛、不出卖的道德责任。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用心去做才有可能胜任。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历程,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在众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帮助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当孩子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之后,他就会逐渐关闭和老师沟通交流的通道,同时也关闭寻求老师帮助的途径。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定是需要他自己亲自走一遍的,在学校里没有做的事情,等走向社会的时候依然需要补课,那个时候花费的代价更大,付出的成本更高。
学习的发生,是建立在和谐关系的基础上的。相关的研究表明,人从五种感官获得的信息,有95%都被大脑的自我系统屏蔽掉了,只有5%之后的信息才能被感知,并推动到认知系统,引发学习的动机。什么情况下教室里传递的学习信息容易被学生感知到呢?就是在师生关系和谐、同学之间互相关爱、整个课堂营造出一种安全无忧的氛围,可以让大家在其中身心愉悦的学习时候。而这样的环境和关系,就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信任、对同学信任、对课堂生活信任的基础上的。
信任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信任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对学习环境的信任关系,这需要学校和教师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真诚地关爱并尊重每一个学生。
在建构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方面,教师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每天面对班级里的孩子们,自然能够洞察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更可以通过学生的“悄悄话”了解到很多自己视野所不能及的现象。教师在理解、呵护、尊重孩子的同时,要锤炼的一项重要的本领,就是在知晓了很多的情况下能够隐忍不说,仅仅做好守护的工作。教师的这种“守口如瓶”,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信任感,为他们营造安全无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