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校园教学基地起航

标签:
三中心小学精武体育课程建设教学基地ppl |
分类: 校园一瞥 |
10月28日,以“精武课堂健康人生”为主题的精武进校园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隆重举行。上海市市教委副主任王平,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虹口区人大主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世界精武联谊会会长颜建平,虹口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彬,虹口区人大副主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执行会长华东平,虹口区副区长李国华等领导,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术院、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虹口区陶行知研究中心的领导与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
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下面的内容是《新闻晨报》记者朱晓芳、实生张馨月采写的,刊登在该报10月29日“要闻”栏目中。照片是三中心小学提供的。
“精武操”挺进中小学弘扬武德文化
1910年,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创办中国精武体操学校(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前身),弘扬中华武术。100年后的今天,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精武会)和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合作建立精武武术校园教学基地,将“精武操”送进虹口区三中心小学、六中心小学、新华初中、复兴实验中学四所学校。
加有武术动作的“弟子规”操表演
家长代表、著名书法家陈梅璋现场挥毫“精武魂”
青少年版精武操有8节
昨天上午,虹口三中心小学率先举行了“精武进校园”揭牌仪式。现场,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边诵读《弟子规》,一边演练“精武操”。刚刚接过聘书、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孙路周教练就带领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精武课堂”的第一课,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了“充、捶、弹、踢”等动作。
据三中心小学副校长徐万兵介绍,三年级八个班级的300多名孩子是首批学习者。其实,“精武操”的学习早已经开始,今年9月起,学校就把基础性的体育课、活动课和“精武进校园”活动融入到一起,每周抽出一课时,让这300多名孩子学习“精武操”,该操由“精武会”所编,教练来自上海体育学院,是“精武会”的会员。
据介绍,“精武基本十套”套路有:潭腿、功力拳、节拳、接潭腿、大战拳、八卦刀、五虎枪、群羊棍、单刀串枪、套拳对练。青少年版精武操有8节,包含其中5套传统套路的经典招式。孩子们近日将学完“精武操”,以后还会学一些其他的武术套路。
习武记入拓展课成绩
习武会代替体育课吗?徐万兵表示:“不会代替,但习武将记录进拓展课的成绩。精武操的学习成果将作为评价孩子体育成绩的一个部分,主要是拓展课程的评价,并不会取代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
据介绍,除了教授武术,还会介绍中国武术文化。每个月,学校会请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的研究生到学校,上武术文化讲座。第一次讲座已于日前进行,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武术的起源、霍元甲等传奇人物、武术的基本套路,一段段视频带给孩子们生动形象的武术体验。徐万兵表示,学校还将组织孩子去参观武术公园,未来将把武术教育推广到其他年级。
颜建平和王平为精武进校园教学基地揭牌
文能化人,武亦能化人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30年前,香港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震撼了内地观众,唤起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尚武精神。
三中心特级校长盛裴表示,把“武术体育”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引进校园,不仅是通过武术操让学生强身健体,也是让孩子在武德文化的熏陶中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说,武术教育抓住了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和对“武侠梦”的兴趣,通过武术活动及其承载的武术精神、武术道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经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非常智慧。
据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副秘书长方婷介绍,精武会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尝试走进学校,进行武术教学。截至目前,在全国已设立了118所武术训练基地,对孩子进行武术课外训练,以兴趣培养为主。如今,设立校园教学基地,和学校合作教孩子武术,将武术融合进体育课,可以说更进一步,这样的做法更加有利于孩子学习武术精神和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