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政府考察虹口教育信息化

标签:
互动交流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电子书包ppl |
分类: 课程教学 |
9月16日上午,江西南昌市政府、上海市教委相关领导一行来到虹口广灵路小学,视察虹口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区长姚燕平,南昌市政府科教处处长刘懿,南昌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魏国华,以及教育局、市政府负责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市教委信息中心主任王明政,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焦晓峰、科技处副处长李洪亮,上海市电教馆常务副馆长张治;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国华,区教育局正、副局长,教师进修学院的相关负责人一道参加交流讨论。
考察团一行首先参观了广灵路小学的校园环境,并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开展学校文化特色课程的学习情况,还饶有兴趣地走进学校的“创新实验室”,观看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和“传感器”进行创新实验的情况。
在座谈交流中,区信息中心负责人闻铭向大家介绍了虹口区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简称“电子书包”)几年来的实验进展和重点推进情况。之后,广灵路小学、丽英小学、北虹初级中学等三所试点学校分别介绍了学校的试点项目和近年来试点的情况,让大家对虹口区的试点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此后,南昌市政府和教育局就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区域顶层设计和基层学校的创新实践、教育资源库建设、实验项目的推广……等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视频课程、微课课程资源建设。对此,我谈了如下的观点:
近几年来,各地都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录制了不少课堂教学的视频,但总的来看,这些视频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了死的资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与没有想明白资源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资源应该是怎样的?
从学习的角度看,以前的资源主要是教材,全体同学学了第一页之后接着学第二页,然后是第三页……教材资源创设了一个线性的思维,逼着全体学生都按照相同的思维模式来学习。如果数字化的资源依然如此,大家肯定不会喜欢。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在思考和解决某一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路径经常是不一样的。围棋的棋盘,在确定了起点和终点之后,有无数条路径可以走过去,这些路径就像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将期盘看作是平台,网格是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资源,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路径来实现学习的目的,学生怎会不喜欢?
其次,资源要有内在结构
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有海量的视频资源被世界各地的学生所青睐,帮助很多学有困难的学生获得了成功。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以下三点是很重要的:第一,视频都比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一个视频解决一个问题,具有内在的逻辑性;第二,每一个视频后面都跟有一整套的配套练习,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一知识点,而且还有明确的标准,让学生自己就能判断掌握与否,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实时的调整;第三,可汗学院的视频资源是有内在结构的,学生自己就能够依据这些结构,知道前后视频资源之间的关联,明白先学的知识对后续知识的影响,从而要求自己一定要让现在所学的知识达到精熟的程度,才进入后续的学习。
这些要素,我们现在都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制作的视频大都是离散的,缺乏内在关联的,无法给人带来持续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再次,资源的建设要解放教师
资源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解放教师,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与学生的互动之中,投入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把控之中,让教师更有可能发现教学的细节、发现学生学习的细节、发现自己从没想到的精彩瞬间。但现在的视频资源,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好。这也是很多资源不受教师欢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