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引发热议

标签:
白玉兰讲坛发现发挥潜能现状调查报告媒体关注ppl |
分类: 校园一瞥 |
至少四分之一的学生觉得在学校“遭冷落”很受伤——
家长要鼓励孩子主动亲近师生
“以分取人”现象仍然存在,多数学生的潜能因此并未被激发。在上周三举行的上海市第三届白玉兰教学论坛上,虹口区教育局发布了《发现并发挥学生潜能的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36%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老师只关注学习成绩,44%的教师坦言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还是基于带教学生的成绩。
以分取人”扼杀潜能
近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的两名学生拿下了英国一个设计比赛的特等奖,但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当初选择中职学校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初中数学、物理把他们弄得焦头烂额,考不上高中只好根据自己的一点美术兴趣,歪打正着进入了职校。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在论坛上分享这个故事后说,如果教育仍然整天围着语数外,习惯以分取人,学生的潜能是不可能发现和发挥的。
虹口实验学校校长胡培华说,现在的选拔机制其实从一定程度上会扼杀了学生的潜能,当他的分数无法达到标准的时候,教师和家长都容易忽视他其他方面能力的关注。
努力发掘孩子才华
胡培华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挖掘孩子潜能,家长和教师的作用同等重要。
首先,家长要抛弃唯分数论的观点,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他的才能倾向,比如,音乐、文学、运动等才能。
其次,家长要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其实,在一个班级中,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忽视,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和教师及班集体的亲密情感,很可能他在学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家长或许就应该采取一些行动,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受到关注。”
1.要鼓励孩子积极接触班级集体,让孩子本身愿意亲近同学、亲近老师。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孩子才能更容易地被发现。
2.家长要及时与老师保持沟通。良好的沟通能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了解和关注。要创造和谐的氛围,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伙伴关系,鼓励他和同龄人间积极正面的交往。注意挖掘和孩子要好的小团体里,是否有一些兴趣的共性,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本报记者 马丹)
虹口教育把脉“如何发现学生潜能”
时报记者 袁征
96%的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拥有潜能,94%的学生相信自己有潜能;但与此同时,四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只来自于学生的成绩,三成多的老师认为学校大多数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这组数据来自虹口区中小学“发现并发挥学生的潜能”情况调查报告。4月2日,在虹口区举行的“上海市第三届白玉兰教学讲坛”上,该调查报告引起了与会教师和专家们的热议。扎眼的数据背后,学校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潜能“发掘站”?
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对象为虹口区2577名教师和8791名学生,涵盖中小学6个学段。调查显示,89%教师清楚自己发挥学生潜能过程中的任务,同时85%的学生也认为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过,有近20%的师生同时认为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潜能。与此同时,55%的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比较单一;22%的学生不喜欢做教师布置的作业;2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关注较少。
报告执笔人、虹口区中小学学业质量检测中心黎亚军博士分析认为,学生潜能多元的观点已经得到绝大数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这种认可的落实需要得到学校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师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跟进。他建议,教师需要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同时要加强沟通,分享优秀学校、优秀教师关于学生潜能开发的案例,让教师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体验。针对比较突出的评价理念问题,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表示,教育局已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学科成绩在学校评价中的比重,包括推进温馨课堂建设,推出虹口区区内的学生学习动力指数,让全区学生全样本参加上海市绿色指标评价测试等。同时,教育局对公办学校的考核采取多元评估,设置五十多个大项百余个小项,从学校科研、教师培训、学校文化等多方面考量办学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