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否做好了准备?
(2014-03-12 06:57:29)
标签:
高考改革多样办学自主选择学分管理ppl校园 |
分类: 教育漫谈 |
3月9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接受记者采访时详解了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将减少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不分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全部考生考卷都一样。同时,外语仍然是高考统一科目,但考试方式可能发生变化,一年多考。
袁贵仁说,将通过高考改革改变我们现在客观存在的“一考定终身”现象,改变“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窘相,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立交桥还不够”的问题。
当然,改革只是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每一所高中本身以改革为契机而进行的改变,这才是改革的魅力所在。
如何让高中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反思和关注,让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显露和发,使得高中不仅仅只是为连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而设的重要阶段,以下几方面恐怕是现在学校需要做的。
重新定位,多样化办学。
现如今,每个高中学生面临多种选择,有多种类型的考试入学机会,因而也就可以根据学习基础和兴趣,结合高校专业选拔要求,自主确定课程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
学校发展定位是要建立在学生定位的基础之上,由于考试招生的多样化、学生选择的多样化,各类高中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制定学校改革规划,寻找自身改革发展的增长点。与此相适应,教育行政对高中办学的评价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建设自主选择、分层学习的课程体系。
如何培养个性化的高中学生?分层学习的课程体系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各学科课程标准都要明确不同水平的分层学习内容和要求。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性考试对应基础型课程要求,等级性考试内容为基础型课程和供部分学生选修的拓展型课程内容。
上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多个等级性考试,春考和高职高专自主招生还涉及到技能测试、职业心理,这就需要调整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加强高中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
实施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
高校招生的多样化、学生选择的多样化,增加了高中课程实施的弹性。同样,高中学校可在课程方案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框架下自主设计和实施校本化课程。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如果同一学科分层分班教学明显增加,小班化和走班制教学是必然的方向,这也是世界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和面临很多新问题,比如要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等。而同时也应该看到的是,尤其是这种指导从初中就应该开始,逐渐的它会让我们意识到,对于初中来说,可能也要做足这样的准备,并且更重要的是,也给初中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学生个性化学程和走班制,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的教学体系和班级管理有冲击。比如,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如何实施,如何教师配备、专业能力、教师绩效管理如何匹配,班级运作与管理、班主任职能如何变化等。
然而,高中的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必须勇敢面对、抓住契机。
对于大部分高中来说,积极投身改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需求,在义务教育质量获得国际公认的同时,实现高中教育新的崛起,我们的教育才能在世界坐标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任何改革总有两个方向,或者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去对待,或者抓住机遇,主动承担起提升学生个性化素质的重任。在这个问题上,向正确方向所做的选择起码胜过不选择。(资料来源:上海教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