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近入学的关键是均衡发展

(2014-03-03 06:50:26)
标签:

就近入学

均衡发展

特色发展

中国教育报

ppl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此文发表于32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时略有删减

为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教育综合改革的决定精神,教育部近日发文,要求北京、上海等19个重点大城市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并列出小学和初中划片就近入学的时间表和具体指标。

要将这项工作做好,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关键。如果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必然导致百姓的不满,同时会引导有经济实力的家长在办学质量好的学校片区内购买“学区房”,变相进行“择校”,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平,也有悖就近入学政策的初衷。

学校之间的均衡,比较容易做的是教育投入和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均衡。过去因为经费等的限制,政府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办了一些重点校,在经费投入、校舍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为这些学校成为名校坚定了基础。现在需要将目光聚焦到普通学校甚至是薄弱学校上来,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让这些学校的校舍达标,设施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之间的均衡,比较难做的是教育质量的均衡。这也是就近入学政策是否能够得到顺利实施的关键。影响学校教育质量核心要素有两个:校长和教师。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就有一个好班级。因此,教育部提出了校长和教师要定期流动的要求,希望以此来保证各学校教师队伍的相对均衡,从而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均衡。

但在现有的人事制度体系下去做这件事情并不容易。每所学校都定编定岗,教师流动常常受到岗位的限制;每个学校的绩效方案不一,教师流动会带来收入的变化……有人建议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彻底的变革,教师的人事权不在学校,统一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合理分配到各学校去。这看上去解决了教师和校长的流动问题,但又带来了新问题,教师和校长缺少了归属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学校,学校的自主发展更是难以实现。

在现有的条件下推进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各方有高度共识,但培训的实效性并不高,怎样立足课堂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是教师培训应特别关注的领域。二是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普通学就近入学的关键是均衡发展校、薄弱学校交给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或者专业机构去管理。上海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批原来办学质量不是很好的学校,通过委托管理,在短短的几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是加大教育组团发展的力度。可以是同一个学段的几所学校组成教育集团,也可以是小学、初中不同学段的学校组成教育集团,甚至可以办成九年一贯制的学校,通过办学质量好的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经验的辐射以及教师之间的柔性流动,来促进集团内各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均衡发展并不意味着学校之间没有差异。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之间必然是有差异的。我们需要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更需要建立促进学校办出特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评价体系,来全面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将每所学校都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就近入学成为家长的自然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