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思想解读的创新·读《魏书生教育思想图文详解》

(2014-02-02 06:50:21)
标签:

魏书生

教育思想

班主任工作

操作系统

ppl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唐云增《魏书生教育思想图文详解》一书有感

教育思想解读的创新·读《魏书生教育思想图文详解》 

写一本书,全面总结提炼他人的教育思想,而书中的话语体系又是自己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唐云增先生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他所著的《魏书生教育思想图文详解》一书,在系统地研究魏书生的著作和言论的基础上,绘制了23幅图,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全面解读了魏书生的教育思想观点、教育要素、教育方法。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同时,也融入了作者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丰富经验,读来让人眼睛一亮。

一、绘制教育思想母图

魏书生是一个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语文特级教师,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如果说在语文教学方面还有一些知名的教师如钱梦龙、李吉林等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话,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应该是独树一帜的。但也有人提出,魏书生确实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但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撑。

唐云增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魏书生的班主任教育理论是系统完备的,而且在他的著作、言论之中就有多元化的体现。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自己反复研读魏书生的相关著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将魏书生的教育“精华”一句句摘录出来,形成了研究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母本。然后再对这些母本进行分类研究,用图示、归类等多种方式加以呈现,逐渐地,魏书生的教育思想脉络清晰地展现在了唐云增的面前。

技术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近些年越来越明显。前几年苹果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和手机系列,以及微信等人际交流平台的流行,将这个社会逐步推向了读图时代。利用各种图像、图表等来呈现、交流信息,互通思想,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方式之一。唐云增老师不知道是否受这一潮流的影响,但显然做了一件与时代发展同步的事情,用图示的方式来展示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如果说还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展示的方式还是纸质平面的,没有借助当下的多媒体和数字技术。当然,这或许不是唐老师自己的事情,因为电子书的出版和发行,还面临着诸多版权保护等事项,出版界在这方面的还需做更多的努力。

从文化的发源和传播的历史看,人类最早的思想记录就是通过图像来表达的。在文字被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就是利用绘画、图示等多种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记录生活中的大事件,在许多古老的岩画、洞穴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痕迹。文字发明之后,人们在使用中发现,抽象、严谨的文字作品,对于文化的保存具有很大的价值,但对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文化普及和传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图示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和展示的方式。在中世纪的西方,很多教堂里都有图画版的《圣经》,帮助人们理解;我们国家近期流行的各种绘本,也具有类似的作用。逐渐到来的读图时代,谈不上是一种复古,但它所提供的多元化的信息,有助于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把握一件事情的基本面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符合当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现实的。

要将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用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让大家理解和接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很多的工作。首先是对魏书生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了解;其次是要能抓住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第三,要能分辨出这些核心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在不同层级上的体现形式;第四,要能通过恰当的图来将其表达出来。为此,唐云增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魏书生教育思想图文详解》一书中,他不仅向读者展示了自己所总结提炼出的若干图示,还对每一张图是如何得来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这其中包含着唐云增个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读者在阅读这些图示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研读唐云增所做的解读,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把握每一幅图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体会唐云增的研究方法。

二、魏书生的教育思想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研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一个好处就是在阅读文本之前,先通过图示把握全貌,再通过文本的研读寻找其内涵。《魏书生教育思想图文详解》一书,就为读者提供了这样的便利,有利于引发读者多角度的思考。

前面所说,魏书生的专长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唐云增对他的教育思想的研究,也重点聚焦在此。虽然说班主任工作通常都是学科教师兼任的,但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之间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最近十多年,教育领域开始关注到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问题,逐渐梳理出了班主任专业化的诸多要素,其中有两条最为关键:一是班主任应该是学生最为重要的精神关怀者;二是班主任应该有班级教育操作系统。从这两点出发来研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唐云增有了自己的发现。

一是魏书生班级教育的“三大主题”,分别是民主、科学、教育者的修养。这三者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对魏书生来说,在治教治班的过程中,他不是将其作为偶尔为之的行为,而是一以贯之的目标,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就拿其中的“教育者的修养”来说吧。魏书生说:“班主任其实是育好己、上好课、带好班三件事,我把七分注意力集中在育好己上,这是当好班主任的根本根据、基本资格和能力。”在三件事情的分配上,教育者自身育己要占到70%的分量,通过自己的以身示范来感染、影响学生的成长,现在有多少班主任能够做到这一点?

在提升自身修养方面,魏书生还总结出自我修炼的九种方法:崇拜偶像,从不折腾,自我快乐,守持善良,写作审美,享受讲课,不为物役,不争之争,松静匀乐。这九个方面组成了一个自身修炼的操作系统,为他的教育生涯奠定了浓厚的底色。

二是魏书生班级教育的操作系统,由八个最为稳定的、其关键作用的班级教育要素组成,分别是:育好己为宗旨的班主任专业素养;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的科学教育理念;发掘各种教育力量潜能的优化组合;培养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习惯为核心,全面发展、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21世纪师生新一代;高度自治为原则的班集体建设;德育为先、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大教育活动;各方协议而有效的科学评价;子夜日记为标帜的静悟。

系统,总是有不同层级的结构所组成的。上述八个要素是一个层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就是整个的操作系统。每一个要素自身也是一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也有自己的要素。就拿“高度自治为原则的班集体建设”这个要素来说,它又是由班集体的共同目标、组织机构、班级规范、人际关系、班级活动等五个子要素组成的。而“班级活动”又可以分为学习、劳动、游戏三种类型……当我们将不同层面的班级教育的结构梳理清楚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梳理清楚了,就可以看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是有成效的,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今后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自然就明白了。

三是魏书生班级教育的“一以贯之”。魏书生的班级教育思想是环环相扣的,在具体实践中,他特别注重自上而下的每一个环节:一是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根本目的,转化为班级的教育目的——“培养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习惯为核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师生新一代”。二是将班级教育目的具体化为班级教育目标——把班集体建设成为优秀集体;同时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最佳环境和动力;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三是将班级教育目标具体化为教育任务,通过具体教育任务来实现。四是将班级具体任务具体化为班级教育要求。五是对将班级的教育要求具体化为班级教育的具体安排。

……

要感谢魏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大家把一个班集体建设成为一个奋发有为的集体,是有章可循的;更要感谢唐云增,他通过对魏书生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分析和研究,让隐含在魏书生著作中的教育思想显现了出来,变成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操作的系统,让理论不再空洞,让借鉴成为可能。

三、教育要如过日子般

教育工作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一项教育政策的实施,要经过八到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出其效应来。教育不像经济工作,今天的投入明天就可以见到效果,今年增长了几个百分点,明年经努力也能增长几个百分点。这需要社会有一种宽容的心态,需要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有“静等花开”的耐心。

在这方面,魏书生也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他在《守护传统常识》一书中指出,要用过日子的方式做教育,即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做教育,按照教育的基本常识做教育,按照教育的根本问题做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有三个:一是为什么教。这些我想每个人都明白,就是为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教;二是教什么。自然是教做人,教做事;三是怎么教。我们的先哲已经帮我们做了总结,教的规律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在“教什么”的问题上,魏书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比如说,他始终坚持让学生每天开展“七个一分钟”活动:每天要做家务劳动,至少一分钟;每天写一篇日记,至少写一分钟;每天唱军歌、校园歌曲,唱好歌,至少一分钟;每天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至少一分钟;每天练一分钟注意力;每天练一分钟演讲;每天带中外名著或好人传记上学,至少读一分钟。这“七个一分钟”,涵盖了魏书生倡导的学习、劳动、游戏三大类活动,充分体现了他教人做事、教人做人的教育思想。

魏书生认为,用过日子的方式去做教育,要守住三个根本:传统常识;新中国经验;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根本。仔细想想,这三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先说守住传统常识。昨日即今日之传统,今日即明日之传统。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传统之中,这是我们教育的根基之一。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呵护我们的传统常识更加紧迫和重要。再说要守住新中国的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总是觉得外国的月亮圆,国外的教育理论比中国的先进,从国外引进了很多教育的理论和学说,反而是自己本土的教育家、教育思想不受重视。PISA测试的结果显示,和具有最先进教育体系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不仅一点也不差,而且还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国不仅用全世界1%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全世界18%的学生,而且还创造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我们要有更多的教育自信。三说要守住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根本。这是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对平等、理解、尊重、互助……等的渴望。社会是有一个个人作为元素组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社会稳定的基础,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可能保证这个社会有机体的良好运行,这是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的事情。

   

    《魏书生教育思想图文详解》  唐云增/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祝您马到成功
后一篇:世纪公园赏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