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您马到成功

标签:
马的种属马的文化马的精神马的神韵ppl杂谈 |
分类: 我的心情 |
马年到了,祝各位马上幸福,马上快乐,所有美好的心愿都能马上实现,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马为六畜之首,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人类的文明史上,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战争、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留下了它矫健的身影。一直到工业革命蒸汽机出现以前,马一直是主要的拉车动力,以至于后来机器的本领大小都要以马力来衡量。即使现在运输工具发达了,在山区无法行车的路上,马依然是主要的运载工具和动力。
马虽然是六畜之首,但被人驯化却最晚,大约只有4000年的历史。现存的普氏野马不是家马的祖先。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于五千六百万年前的北美洲。始祖马个头只有狗那么大,弓着背,四肢长着多个趾头(前三后四),后来逐渐分化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支系。有的支系繁衍的很旺盛,有的则逐渐灭绝。现代马的最直接祖先是出现于一千二百万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马。北美洲一直是马和马类动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马从这里起源并向四周辐射。但到了大约两万年前,马在北美洲彻底灭绝了。现在在美洲看到的马,是公元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带回去的。马的进化历程充满了艰难险阻。马科动物曾经是如此繁盛,前后进化出几十个属,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属六七种残存至今。
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与马则时时相提并论,并称为“龙马”,由此可见一斑。从《易经》里“乾为马”的精辟论述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豪情壮语;从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的威武壮观到东汉时那巧夺天工的国宝“马踏飞燕”的绝妙雄姿;从汉武帝“天马徕兮西析,经历里兮归有德”的仰天长啸到唐代李白“天马来出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的拂须行吟;从周穆王骑着八匹骏马完成天下大业到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嘶鸣长啸;从春秋时代的伯乐、九方皋相马到徐悲鸿画笔下象征中国人民英勇顽强、追求自由、不屈不挠民族气节的奔马;从世界各地赛马场上一匹匹骏马排山倒海的奋蹄疾驰到上海浦东矗立的一座象征勇往直前精神的骏马城雕的昂扬屹立……马已经成为人类忠实的好伙伴、好朋友;马象征着丰收、活力;马成为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等等的代名词;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华夏的祖先们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马是进发和胜利的象征,马更是世世代代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马一直是画家们钟爱的绘画对象,有众多名家因马成名,也有不少作品流传至今,深得人们的喜爱。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东汉的《马踏飞燕》,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就是那个年代留存下来的以马为题材的艺术品。元代的赵孟頫是一位画马高手,他的代表作之一《人骑图》传世,是画界极品。他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画画本来很难,懂得画之好处的就更难。我喜好画马,大概能力是天生的,得神灵的赐予,所以总能做到精彩而传神。这幅《人骑图》,自以为不愧于唐人,当世如果有知音的话,便是最理想的了。”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画的马也是独树一帜,堪称画马一绝。
现代画坛中,画马画家当属徐悲鸿。他将西方写实主义的观念与技法引入进来,建立了一套中国画的新的笔墨语言,他的《奔马图》充分体现了他的写意题材对解剖的重视上,他的水墨马画融汇了西方写实的技法,亦成为影响至今的中国艺术主流,所画的骏马气势非凡、动感十足、形神兼备、骨肉兼得、结构精准。绘画中抢先运用从胸中涌动的笔墨的情绪、情感,以精神浪潮紧追意念,促使每一笔的趋势,每一块墨的流动,都像奔腾的江河,一浪追一浪地激发出笔墨的勇敢和力量。
马的精神,是忠诚,是高贵,是奔驰,是不可征服。马的神韵,则是马在与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的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奉献美的史诗。马的精神和神韵,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人类的情感、心理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和神韵!
再次给大家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