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标签:
复兴高级中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体育技能ppl |
分类: 校园一瞥 |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正式启动。市教委在全市各区县所辖的17所高中7000多名学生中开展了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共设置20个专项;100个项次,其中较集中的专项依次为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排球、网球、武术等8个项目。在专项化教学中,学生按兴趣选项后重新编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共编设310个专项教学班,每班学生人数在二三十人。有7所学校、4个专项、9个项次实施了分层教学,涉及篮球、足球、健美操、游泳四个项目。在课时安排上,大多数试点学校采用了“80+40”的模式,将两节体育课连上,保证学生有充分锻炼的时间。
《新民晚报》的记者马丹,《东方教育时报》的记者袁征、臧莺等,分别在18日的报纸上,报道了上海市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工作。我区的复兴高级中学也是参加试点的17所学校之一,下面是记者马丹以复兴高级中学为案例采写的新闻报道。
告别枯燥跑跳自选体育课程
——本市17所高中试点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终身运动习惯
每周二上午三四节连上的体育课,是复兴高级中学高二(9)班刘尧天最喜欢的时段之一。从小喜爱舞蹈的她,要在这80分钟的时间里,和班里另外6位女生一起跟着体育老师施娟练习艺术体操。
作为上海高中试点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17所试点学校之一,目前复兴高级中学高一到高三的学生,每周都要上一堂80分钟的体育专项课,学篮球、足球、武术、乒乓还是排球,都由自己凭兴趣选择。
在上海,采用专项训练方式上体育课的学校将会越来越多。
自己寻找合适项目
复兴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施娟说:“体育专项化教学后,学生不仅对体育课的兴趣更浓了,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也能培养他们把体育当作一生的生活方式。”她说,今年开始,体育专项化改革在高中三个年级全部展开,这在全上海也是仅此一所。高一年级实施的是体验式教学,学生每个项目都要先体验三周,然后再自我评定喜欢哪个项目。到了高二和高三,体育专项课就按学生的兴趣来分班授课。
因此,今年升入高二之后,刘尧天就领到了一张学校发的体育志愿填报书。“在这张表上,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填写体育课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
施娟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校就根据当时师资、场地,及学校传统特色项目等特点开设了二节连上的80分钟选项教学课,且是以小班化教学为主,每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20到28人之间。
腾出空地建运动场
从今年1月开始,本市在17个区县各选择1所高中,开展了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的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改革,覆盖了17所试点学校的190个行政班级、7507名学生。项目比较集中的专项依次为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排球、网球、武术,部分项目还实现了分层教学。
在这17所试点中学里,延安中学有点特别。由于该校的体育场馆正在重建,市教委原本并没有把它列入试点名单,但校长郭雄却在去年10月主动提出了申请。“很多人都说,连基本体育课的场地都不够怎么开展专项化教学,都说我是在自找麻烦。”郭校长坚持说,学生身体素质正在连年滑坡,专项化教学是一次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健康的好机会,“我们学校有13位体育教师,这在全上海中小学生中也算多的,那么好的资源为何不利用?至于体育空间,想想办法总是会有的。”
于是,郭校长一有空就在校园里转悠,寻找合适的场地。于是,锅炉房改造为健美操馆,教学楼一楼的空地甚至屋顶上都建起了乒乓球房。今年2月,该校的高一年级启动体育课改革,学生们可以根据各自兴趣,在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等项目中五选一。
体育课又累又好玩
在试点学校里,大多都采用了“80 40”的形式为体育课重排课时。“80”就是将原先的两节体育课连上,老师教得系统,学生学得尽兴;“40”就是原本的普通体育课。
延安中学高二(11)班的吕懿惟是乒乓班的学生,今年1月份她开始接触乒乓球。她说,40分钟的传统体育课里,5分钟集合、10分钟热身,再加10分钟老师讲解和示范,供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很短。“还没学会就下课了,等到下一堂课时,动作要领几乎全忘了,又得重头来过,久而久之就没了兴趣。但现在一堂乒乓课要上80分钟,虽然很累,但学得多,练习时间充分,反而越练越有兴趣了。”吕懿惟说,学生间还形成了一个“乒乓圈子”,课余时间大家会结伴去乒乓房打球。
“上海的体育课改革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了。”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国外,学校体育课都是采取俱乐部形式,学生从小也有体育锻炼的习惯。现在,上海的改革其实已具备俱乐部的雏形。正如施娟老师所说,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学生有了一技之长,就有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而不再像以前那样,高中结束后,学生到了大学就不会玩了。(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