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再报我区的职业规划教育

标签:
职业启蒙职业规划教育学校实践广灵路小学ppl |
分类: 校园一瞥 |
上海一小学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课”
“康康熊”教娃娃如何初步规划人生
晨报记者
上海市德育发展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本市青少年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缺乏,只有34.6%的小学生和32.8%的中学生经常和父母讨论自己的职业理想。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德育发展中心获悉,一本名为
游戏中体会分工合作
今年11月下旬,虹口区广灵路小学主动报名引进了《未来在你手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读本》,尝试开展“小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校长孙爱军说:“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职业教育启蒙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建立自己的职业梦想。”
记者旁听了一堂题为“挑战任务”的小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谢莉的带领下通过听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来体验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分工、合作与沟通。
谢莉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蚂蚁的故事——蚂蚁社会中,有着雌蚁和雄蚁,还有做不同工作的工蚁、兵蚁等。蚂蚁们各司其职,团结合作,才形成了蚂蚁帝国。然后,让孩子们一起来做游戏——每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用最快的时间,使用手和脚以外的身体部位来合作压破气球,这其中要有吹、扎、压气球的步骤。要完成这些步骤,就需要孩子们的合作与分工。
游戏开始后,记者看见有的小组快速完成了任务,有的小组手忙脚乱,耗时很久才完成任务。游戏结束后,谢莉让孩子们说说做游戏的感受。小鸣说:“大家都想吹气球,结果大家都争着吹,浪费了很多时间。”小蕾说:“扎的气球一直会漏气,要让手巧的女孩子来扎气球,然后胖的同学去压气球。”孩子们感悟到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我们学校一直倡导‘人生规划童年始’的理念,每学期都让学生给自己提出进步目标,每学期设有四节主题课来引导学生迈出人生规划的第一步。现在有职业规划教育课,孩子们就能学得更加专业。”孙爱军说。
读本范围扩至家庭层面
课堂上,记者看到了上课的教材《未来在你手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读本》。读本以“康康熊”这一卡通人物为载体,通过一个个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职业规划中所需要的技能与能力。书中不仅有故事,还有游戏。一个孩子与父母说悄悄话的板块,则将书本的使用范围扩大至家庭层面。
读本共分三个篇章,分别是“我的生活与职业”、“我的教育与职业”以及“我的未来与职业”,第一章包括“独一无二的我”“当我与本人闹别扭时”“我的角色”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第二章讲述了怎么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如何学会合作分工、如何接受任务的挑战等;第三章讲述了身边的360行是什么,社会分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尝试着做出自己的第一份职业规划。
将出电子版和初高中读本
记者翻看了第一章中的第八课“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发现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学习起来也很方便。文章里写:“做消防员的爸爸,做教师的妈妈,做工程师的爷爷,做医生的奶奶,你的家庭成员都从事着怎么样的职业?你对这些职业有怎样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从事不同职业的家庭成员对你有着怎么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
课后作业设计得也很有趣。有一课,布置的作业是:让孩子们跟着父母,到父母单位体验半天或一天,了解父母的工作是怎样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工作特点和任务是怎样的,然后要记录下来,与小伙伴们分享,并对父母的辛苦劳动写下感受,把写下的心里话告诉父母。
读本主编刘华说:“这本书是让孩子从小学开始接受职业规划的启蒙教育,对职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一定的体验,并了解父母的职业,设想自己未来的愿景。”她表示,读本在现阶段是一种尝试,接下来会根据反馈进行改进,未来一年内会出电子版的读本。以后还会出版初中和高中的读本,这两个阶段的读本重点放在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