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测试上海再获第一
(2013-12-04 13:12:11)
标签:
pisa上海表现学业负担学习焦虑ppl教育 |
分类: 他山之石 |
12月3日下午6点,PISA2012在全球65个国家(地区)同步揭晓评比结果,第二次参加该项目测评的上海学生再次登上“世界第一”。
一、PISA概述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主要考查义务教育末期学生是否掌握参与今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该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评测,每次从阅读、数学、科学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领域,另外两个作为次要领域。
二、上海表现
2009年上海第一次参加PISA,阅读、数学和科学均列首位。2012年是上海第二次参加该项目,这次测试主要领域是数学,全球参加的国家(地区)为65个,上海155所学校的6374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9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测试。
在2012年的测试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素养、科学素养等三个领域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13分、570分和580分,在全部参与评测的65个国家(地区)中均位居第一。
在主要评测领域数学,参与测评的上海学生86.8%达到或超过了OECD平均成绩(494分),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新加坡(573分)、中国香港、中国台北、韩国、中国澳门和日本,显示东亚国家(地区)在数学领域的优势。美国的排名下降到第36位。
评测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在数学成绩分布上整体高于其他国家(地区),且高端优势特别明显。男生和女生在数学总量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男生在数学表述、数学阐释两个过程分量表上显著高于女生,并且在变化和关系、数量两个内容领域分量表上,男生有显著优势。
在两个次要评测领域中(阅读、科学),阅读素养方面上海女生阅读成绩比男生高24分,科学素养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别。
三、提振信心
PISA测试的成绩,有助于提振中国教育的信心。
在一段时间以来,国人对教育的批评指责很多,给人的感觉教育“一塌糊涂”。巨额的教育经费投下去之后,教育到底办得如何,似乎很难表述清楚。
PISA测试其实就是给出了一把“尺子”,对65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进行丈量,看在相同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哪个国家或者地区15岁的孩子最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两次测量的数据表明,上海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等领域的素养令人刮目相看,我们的基础教育至少在上述领域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差,而且还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上海虽然是作为一个城市来参加测试的,但相对于OECD成员国中的不少国家,上海的人口总量、学生总量并不比他们少,农村、城乡结合部、中心城区各种类型的学校齐全,外来务工子女在学校所占的比例不低,生源的广泛性、学生的多样性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四、存在问题
成绩令人振奋,但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也引人深思。
评测结果显示,上海学生报告的校内上课时间为平均每周28.2小时,在参评国家(地区)中位列第9位;作业时间平均每周13.8小时,远高于OECD平均的7小时左右,位列第1位。
虽然做作业对于提高成绩非常有效,但不是越多越好。上海的数据结果表明,上海15岁学生平均每周最佳作业时间在11小时左右,在最佳作业时间内作业时间越长成绩越好,超过最佳时间后成绩提高程度很小。
测评结果还显示,上海的女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易焦虑。
这提醒学校和家长,要增强对本土教育的自信,合理控制学生的作业时间,减少额外作业,给学生更多个性发展的时间空间。同时加强数学结果在现实情景中的应用、解释和评价能力。增强女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减少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