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中学创建特色高中论坛举行

标签:
鲁迅中学特色课程校长论坛五十周年ppl校园 |
分类: 校园一瞥 |
10月25日,上海市鲁迅中学举办了学校特色课程交流活动,全国鲁迅学校联盟的代表,上海市推进特色高中建设项目组专家及项目成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各区县教育局中教科科长、教研室主任,虹口区校长发展顾问团和虹口区教育局专家智囊团的专家以及虹口区全体高中学校校长参加了活动。
鲁迅中学是虹口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鲁迅“首在立人”的办学思想,将鲁迅精神融入学校的内涵发展。鲁迅精神、鲁迅文化,是鲁迅中学50年发展的脉络经纬,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符号,更是优质办学的思想财富。特别是最近几年,学校秉持“抱诚守真,首在立人;规范选择,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精心开发了《鲁迅文化特色课程》和相关教材。课程遵循认识自然事物的客观规律,分为“走近鲁迅”、“相遇鲁迅”、“践行鲁迅”三个系列。通过学习鲁迅精神,让学生得到启蒙,审视自我,获得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以独立的精神探索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人生信念。
我们天天与鲁迅见面,他是我们最久远的永恒“校友”。
只要你走进鲁迅中学的校园,处处都可以见到鲁迅。学校门口校名旁的鲁迅侧面头像,勾勒了学校与鲁迅的渊源,形象而直率,一目了然;“鲁迅是谁”大型浮雕,展现鲁迅一生的时空转换之情景,犹如图画历史,一睹风采;“鲁迅作品人物”大型浮雕,刻画的人物宛如画卷,栩栩如生,一气呵成;石刻校训“抱诚守真”、民族脊梁圆雕、立人核心标准篆书等气度非凡,一见如故。学校廊墙文化也成为鲁迅的“故乡”,“自然的鲁迅”、“文学的鲁迅”、“社会的鲁迅”、“哲学的鲁迅”,鲁迅的精气神,一览无余。
不仅仅是“物态”的鲁迅,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鲁迅更是通过课程深深刻印在每个师生的心田。
“走近鲁迅”文化特色课程,由鲁迅文化国家课程、鲁迅文化经典课程、鲁迅文化思想课程、鲁迅文化地域课程、鲁迅文化符号课程等一系列课程组合而成,旨在让学生了解鲁迅,学习鲁迅,理解鲁迅。
通过鲁迅文化特色课程的学习,学生感受颇深。高一(4)班同学樊宇豪说:“我感到离鲁迅先生更近了一步。鲁迅先生的魅力所在,我一直很难阐述,总感觉他的周围隐隐然回荡着一种让人不敢靠近的奇特气质。不能说是文人清高,好似一种胜似华丽的朴素或是东方含蓄。这或许就是鲁迅先生至今值得让人深思的魅力所在吧。”
“相遇鲁迅”文化体验课程,由自然矿物体验课程、生命医学体验课程、深刻版画体验课程、鲁迅文化学生体验课程等组成,以学生亲身参与,亲历过程,亲手操作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让学生在时空交错的今时今日能够与鲁迅先生相遇在某一点。
“践行鲁迅精神”文化德行课程以鲁迅品格中最闪耀其精神的“爱、诚、进、韧”为主线,让学生向着“有思想,会做事的文化人”渐行渐近。包括立德立行课程、青年志愿者课程等等。
鲁迅对现在的“90后”还有没有吸引力?学校坚信,鲁迅的伟大首先在于文学作品的伟大。和很多“70后”、“80后”一样,语文老师时颖也是读着鲁迅作品长大的,她坦言自己读懂鲁迅也有一个过程,“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加上生活阅历有限,学生容易产生阅读屏障。”通过整个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们会了解到鲁迅的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发展轨迹,帮助他们拉近与作品文本间的距离。翻开学校自编的《鲁迅作品心读》,记者看到其中收录了大量语文课本外非必修的鲁迅“经典”,没有了“你讲我听”的填鸭式教学和考试的束缚,学生或许可以更自由的阅读品味,从心里去贴近鲁迅,领略“经典”的力量。
课程设计上的另一大亮点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接受度。比如,学校结合鲁迅的三次人生转折,也就是从先生考入矿物铁路学堂学习西方科学,到赴日学医,再到弃医从文的三段经历,设计了三项体验式课程。其中,《深刻版画体验课程》就很受学生欢迎。通过传统课程,学生们想必都知道鲁迅是“中国版画之父”。可版画是什么,如何制作,在体验课中,学生就能动手掌握这门技艺。“理论与实践结合,主流话语与时尚表达结合,把鲁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接受。”从事鲁迅研究的专家王锡荣对课程设计给予了好评。
这次交流活动中,学校展示了《鲁迅一生的十个瞬间》、《自然矿物体验课》、《生命医学体验课》、《深刻版画体验课》、《墙廊文化课程》、《鲁迅课本剧表演》、《青年志愿者培训课》等一批特色课程,校长曹圣龙通过题为《抱诚守真,首在立人——上海市鲁迅中学创办文化传统特色高中》的论坛报告,向与会人员汇报了鲁迅中学创建特色高中的理念、课程建设以及实施路径和成效。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和原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在点评中对鲁迅中学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予以了肯定。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颜慧芬就市教委实施的上海市推进特色高中建设项目作了介绍,这一项目的实施是市教委促进本市高中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的重大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