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心情 |
八月上旬就已经立秋,但气温并没有因此而快速地掉下来。整个八月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燥热难耐,而且还创造了新的高温记录。有人说,今年立秋之后天气依然炎热是因为立秋的时间比较迟,是8月7日的下午16:20,不知道这一说法的依据在哪。
在别人的眼里,暑期是教育部门最快乐的日子,可以享受两个月的假期。岂不知,教育局在暑期也是非常繁忙的,校舍的大修、校园安全、新学年的准备、新生的入学和军训……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去面对,每天都觉得自己像一个陀螺,被一件件事情“抽着”不停地旋转,没有歇息的时候。不经意之间,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这火热的八月,有几件事情值得记忆。
1.委托管理
根据上海市教委的整体部署,从本学期开始,第四批委托管理工作启动。我区共有4所学校委托管理崇明的4所学校,同时还有3所学校委托管理市体育运动学校。为了将这项工作做好,我区的7所学校已经提前完成了委托管理的方案设计,并和受援学校进行了沟通交流。
在八月份,做了两件事情:一是陪同我区四所学校的校长到崇明去,对即将开始的第四轮委托管理工作进行论证,让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达成共识。二是参加全市农村中小学委托管理工作推进大会,作为支援区代表,在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委托管理工作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2.谋划新学年
第一,召开初中教育工作会议和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对2013学年的工作进行布置。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分别参加了工作会议,并对会议的内容、组织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每个学段都确定了年度工作的重点,以及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同时,又将建设绿色生态教育作为共同的使命,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之中。
第二,加强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愿景,分析近些年区域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找到教育改进的路径和抓手。并进一步梳理我们的价值观和行动准则,让其引领虹口教育的发展。
第三,努力从经验型教育管理向科学化教育管理方向转型。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它的科学化程度一直不高,很多时候,大家总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行事,跟着感觉走的情况比较普遍。要让教育走向科学化,核心在于教育行为的可测量,我们前期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新的学年,我们的教育测量将有新的突破,学校整体办学的绩效评估、学校绿色生态教育的达标评估、课堂教学的测量、学生学习动力指数的测量等一系列、多维度的教育测量工具相继建立起来,还将成立学业质量监测中心,为各学校的教育管理、每位教师的教学分析提供详实的数据。
第四,继续开展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在“电子书包”方面,将加大课堂教学的实践力度,力争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形成更加丰富的案例,让其成为撬动当下教育的一个“支点”;国家“指南针计划”将进入新的场馆的建设阶段,场馆的建筑面积、功能等将有新的突破,同时,每个体验场馆的内部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启动之中。当然,还有深入到课堂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的改革实践。改革,一直是虹口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在新的学年,依然会成为教育的最强音。
第五,谋划《开学第一课》,为新学年开好局。作为一个试点项目,虹口区承担了上海市《开学第一课》的试点工作,参与的学校在其中收获颇多。如何将试点的经验成果固化下来,让学生在新学期的第一天就对学校充满留恋,对学习充满渴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暑假中,不少学校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现在万事俱备,就等9月2日的开学日了。
3.观点
作为《中国教育报》和《上海教育》杂志的专栏作者,定期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大家正确认识教育现象,是自己应该担当的一份责任。最近,又有两篇文章分别发表:
一是发表在《上海教育》7B“非常故事”专栏的“心灵的疤痕”一文,通过对一个心理学实验的描述,让大家学者去认识自己。人虽然是绝顶聪明的动物,但在认识自己方面却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些的故事,会给大家一些启迪的。
二是8月30日发表在《中国教育报》观点版上的“在家上学,并非坦途”一文,就当下部分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不接受学校教育的现象进行了评述。这篇文章过一两天将放到我的博客中,请大家届时再加以评说。
4.读书学习
读书学习,提升自己,依然是每个月自己非常看重的一件事情。8月份,共完成了五本书的阅读,也写出了多篇读后感。
李希贵的《学生第一》,向读者再现了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之后所取得的教育成效。看上去是一个个简短的故事,但背后都有深刻的思考和教育理念的支撑。善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传递学校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李希贵也是高手呢。
《教育力》是一本可以和《静悄悄的革命》相媲美的教育专著,都出自日本的教育专家之手,因为教育教学方式的相近,书中所描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我刚将好这本书的读后感放到网上,就被一家杂志社看中了。
《超越上海》给我们提供了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作者通过对上海、芬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五个国家和地区高质量教育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对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是很有帮助的。《中国教师报》8月28日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撰写的读后感,提醒大家要加强教育比较研究。
《新教师应该知道的50个问题》是送给青年教师的一份礼物。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前三年的发展确实非常关键。我借由这本书,给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
另外还读了李希贵的《新学校十讲》,明天将这本书的读后感放在网上。
不仅自己读书,还应几位博友的要求,向大家推荐了十本值得一读的书,涉及到教育管理、课堂教学、身心健康、全球视野等多个方面。虽然推出去没几天,转载的数量还是很多的,不少博友已经将这些书籍购买回来开始研读。
8月份,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来到第十届“上海书展”的现场,亲身感受上海市民的读书热情。同时,还作为嘉宾之一,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的《大夏书系·十年经典》的首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