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报再次报道南湖职校

标签:
南湖职校工学交替五重保障星光大赛ppl校园 |
分类: 校园一瞥 |
在6月10日的《虹口报》对南湖职校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报道之后,7月18日的《虹口报》,再次在头版头条,以“最难就业季,他们很‘笃定’”为题,报道南湖职校的学生尚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定”背后的故事。具体内容如下:
职校生尚未毕业就被“预订”,未来“高级蓝领”倍受企业热捧
最难就业季 他们很“笃定”
毕业典礼刚过,19岁的司徒烜炀就兴冲冲来到民生银行外高桥支行报到,在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重重考核后,他顺利拿到了“offer”(录用通知),在如今银行业普遍不用中专生的大趋势下,他凭借着自身过硬的技能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亲睐,搭上了这一岗位的“末班车”。
司徒烜炀是南湖职校今年628名毕业生中的一员。在号称“就业最难”的今年,699万高校毕业生创下建国以来人数之最,比去年增加19万人,与此同时,招聘岗位不增反减,用人单位供给量下降约15%,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在南湖职校,不少学生尚未毕业就已被用人单位“预定”,在“星光大赛”上获奖的选手更是早早地被“一抢而光”,这些未来的“高级蓝领”们倍受用人单位追捧。
“基本没什么影响,99%的毕业生已经被用人单位‘瓜分’完了。”谈到今年的就业形势,南湖职校党总支书记周巧玲显得格外“笃定”。她介绍,由于该校坚持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和“五重系统化”的就业保障,在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当下,更是尝到了这一“组合拳”带来的“甜头”。
暑假伊始,学生们忙着实习兼职,而南湖职校的老师们也忙于“进厂务工”。“这样既能了解企业的需要,完善自己的教学,又能帮助学生缩短进入企业的适应期。”刚从美华公司实训回来的邹文俊老师这样告诉记者:“老师有了亲身体会,找出问题,就能避免学生‘走弯路’,上手更快些。”对此,国际商务2班的谭欣雨同学深有感触:“在这里学到的东西都是‘实打实’的,都是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去年刚入学的她,如今已在校内外技能大赛上接连获奖,被用人单位早早“锁定”了下来。除此之外,学校还定期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到学校举办讲座,为学生们介绍公司岗位情况,就是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使得供需更为对口,毕业生也就更受企业欢迎。
如果说互动式就业平台、体系化就业网络、个性定制式的岗前培训、订单式校企合作、校园招聘会等“五重保障”是该校高就业率的“定心丸”,那么,“星光集训队”则是一支“奇兵”。
两年一届的市“星光计划”大赛号称是职业技能界的“奥斯卡”,“含金量”极高,对此,12级网络2班班主任兼大赛指导教师杨佩玉颇感骄傲,今年,她指导的李子强和任亚飞两名学生夺得了多媒体制作项目一等奖。“离我创业的梦想更进一步了。”稚气未脱的李子强略显羞涩。他梦想开一家网络公司,然而入校之前,他对计算机几乎“一无所知”,对于职业学校的印象也停留在“比较乱、混日子”,一年来发生的一切,“颠覆”了他的原有印象。“学生努力学习、老师亲切负责,感觉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强,都有一技之长。”李子强感叹道。他当然也不甘落后,经过不懈地努力,他在短短三个月内熟练掌握了FLASH、PS、PPT等7种软件,成功入选“星光大赛”集训队并成为“种子选手”,拿到大赛一等奖后,李子强惊讶地说:“我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有这么厉害!”
如何激发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一直是南湖职校所关注的问题。“技能决定现在,潜力决定未来。学生不论是去企业工作,还是自主创业,如果只懂得眼前的一些技能,今后的上升空间也是很有限的。”周巧玲书记如是说:“通过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未来的前途更加宽广。”在就业率“无虞”的前提下,南湖职校的眼光似乎已看得更加高远了……(沈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