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职校:输送优秀“城市蓝领”

标签:
南湖职校就业率工学交替星光计划ppl |
分类: 校园一瞥 |
6月10日的《虹口报》,以“南湖职校:输送优秀‘城市蓝领’”为题,报道了南湖职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以及学校骄人的就业率。以“星光计划”为舞台的岗位练兵,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以为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理念的办学追求,为南湖的莘莘学子架设了一条通向梦想的桥梁。
南湖人经常面临两大难:一是入学难。人们对职校的偏见,使得每年的招生季,学校都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二是出口的需求旺盛,很多单位希望这些孩子们提前上班,学校则希望他们圆满完成既定的学业和课程,需要协调用人单位,将需求的岗位预留给学生们。
南湖的学生就业率高,很多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了长期的合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通过学校长期的职业培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既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做的又是自己乐意的事情。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容易爱岗敬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下面是报道的相关内容。
本报讯 在“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当下,不少大学生为找不到工作而犯愁,而有一批中职生却因提前进入职场“练兵”而找到了对口的“饭碗”。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学生顶岗实习供需见面校园招聘会在南湖职校(总校)举行。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300多位明年毕业的在校生都身着正装,前来挑选与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匹配的实习岗位。杏花楼食品餐饮有限公司、太平洋人寿、财安金融和长城宽带等44家企业共提供了307个岗位。
顶岗实习:提前成为“都市蓝领”
据学校就业办负责人陈莉莉介绍,南湖职校(总校)学生综合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去年的毕业生为667人,就业率达到98.08%,而2013年实习率为96.99%。
在南湖职校,毕业生之所以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因为近年来学校坚持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校为学生打造了互动式就业平台、体系化就业网络、多元化就业渠道、订单式校企合作、校园招聘会等五重系统化的就业保障。
每年招聘会前,学校都会通过互动式的就业平台,把实地考察走访后的企业用人信息通过图书馆的滚动大屏幕传递给学生;企业也能从校方提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目前,学校已经累计发展了一批像财安金融等定向合作的校企合作单位100多家。
为确保学生方便、通畅、快速地实现就业,学习的最后一年,学校会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履行岗位的全部职责。经过一年的社会实践,学生们通常已经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独当一面,他们的择业优势也因此凸显。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职场,学校坚持开展创就业系统化指导,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贯穿到整个在校学习阶段。今年6月初,学校专门为顶岗实习生们开设了“如何打造准职业人”的培训班,专门邀请劳动就业部门的有关人士讲解市场就业形势和上岗素养,请实习单位的HR开设实习讲座,请优秀毕业生回来讲述成长经历和初入职场的建议。
“星光计划”:让梦想扬起风帆
在南湖职校,参加两年一届的“星光计划”比赛,已经成为历届学生展示职业技能风采的盛会,更成为学生增加就业筹码的一次良机。
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五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全校100余名学生参加了通用类、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财会金融类、商贸物流类、创意设计类、汽车维修类等7大类22个项目的决赛,奖牌总数达到84块。学校教务处副主任诸慧告诉记者,在“星光计划”大赛从初设至今的整整10年里,南湖职校已经连续5届位于金牌榜榜首。
事实证明,参加过“星光计划”的学生,后来都成了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学校的历届优秀毕业生中,不少也都是“星光计划”的获奖者。
不久前《文汇报》报道过的南湖职校2007届毕业生朱炎俊就是其中一位,他曾荣获第一届星光计划多媒体比赛全能二等奖。作为90后,朱炎俊入学之初凭着自身兴趣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参与“星光计划”比赛前的集训时,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每天做同一件事,成为一种习惯,再难的事也会变成一项容易掌握的技能。”在比赛中,他结合自己的创意和技术去做的一个化妆品平面设计获奖了。这也为他后来的实习、就业增加了筹码,毕业后他顺利留任国企,之后又成功跳槽,如今他已是一家台资IT企业的研发部经理。
经过“星光”集训班的磨砺,很多学生都养成了不断奋进、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的习惯。正是这种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的精神,使他们走上社会后逐渐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在2011年的校园招聘会上,才毕业两年的2009届优秀毕业生孙浩敏回母校当起了“面试官”,如今她已是上海电信信息大楼服务部主管。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