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十年前
(2013-06-07 07:01:37)
标签:
高考非典隔离综合能力测试ppl |
分类: 我的心情 |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些事情。
十年前高考,是在一场特殊疾病全体爆发的背景下举行的,那就是“非典”。
2003年的4月17日,北京的“非典”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我在这天来到了北京。当时中央教科所正在主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我们学校是子课题成员校之一,根据教科所的安排,到北京参加课题开题讨论会。
刚到北京之时,还没有觉得“非典”有多严重,看到西单的药店门口排着长队等着购买中药,还觉得有点大惊小怪,但没过多久就感到了那紧张的气氛。原本三天的课题讨论会,在第二天宣布提前结束,组织方提醒我们立即离开北京,以免在这里遇上麻烦。我听从了组织方的安排,从北京回到了上海。
回来的时候是周末,等到4月21日(周一)早晨去学校上班的时候,在学校门口被拦住了,说上面有规定,凡是从北京回来的人,必须在家中自行隔离15天,没有问题了再回到学校上班。如果家中隔离有困难,单位还可以安排招待所住下。
就这样,开始了在家中“关禁闭”的生活。平时在学校里忙碌惯了,让自己呆在家里还真的很不习惯,好在还有电话和网络可以和外界进行联系,否则真的要将自己憋坏了。就在被隔离的时候,接到了参加2003年上海市高考综合能力试卷命题的任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命题,为了将这项工作做好,我开始研究历年的考试卷,分析试卷的特点、研究命题者的意图,这让“关禁闭”的生活充实了很多。
第一次参加高考命题,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试题编制的压力,而是我们这一群体集体生活的压力以及能否顺利举行高考的压力。那么多的专家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命题,本身就是“非典”防控工作所不希望看到的,但不集中没有办法保证命题的质量;花费了如此大的人力和物力所命制的各学科试题,是否会因为“非典”的难以控制而造成不能如期举行考试,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未知数。我们就是在这忐忑不安之中渡过整个命题阶段的生活的。生活组的老师们为我们订阅了上海市的主流报纸,让我们可以通过主流媒体了解“非典”舆情,也增强自我防护的能力和意识。
命题的过程紧张有序。因为我是新手,特别注重向经验丰富专家和学者们学习。综合能力测试因为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参与综合能力命题的教师队伍也最庞大,这为我的学习搭建了非常重要的平台。也正是通过这个平台,认识并和一批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综合能力测试,是上海高考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探索和实践。我很高兴能够亲历其中,亲身感受到这一考试科目的价值,并为这一考试科目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些贡献。非常遗憾的是,经过了若干年的探索,在综合能力测试基本成型的情况下,这一考试科目又被取消了。
确定一个科目作为高考的科目,有它自身的理由;不同意其作为考试的科目,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里不去管它。我见证了这一考试科目的成长历程,曾经想就此写一本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未去实施。现在这个考试科目已经没有了,为书稿所做的大量工作也失去了意义。好在还可以在此写上几笔,作为留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