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中学教学工作研讨会举行

(2013-01-25 07:05:19)
标签:

虹口中学

教学研讨

项目

课程

转型

分类: 课程教学

123日下午,一年一度的虹口区中学教学工作研讨会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化项目合作,推进课程建设”,一方面对2012年中学区校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同时部署2013年的中学教学工作。

会上,教研室做了2012年度项目合作、课程建设的工作报告;北郊高级中学的赵军山校长谈了如何发挥学校文化的引领功能,建设个性化课程体系的实践和思考;四平中学校长周荣辉介绍了学校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校外主题课堂建设的实践;复兴高级中学副校长陈永平介绍了学校理科基础型课程学习训练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项目群的实践工作;曲阳二中的李明校长介绍了学校基于“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四位校长从不同角度的交流发言,既生动又引人深思,活跃了会场的气氛,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复兴高级中学的顾叶青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参加区教师教学大赛的心路历程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初中语文教研员徐国民老师也和大家介绍了初中语文学科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比赛的设计初衷、实施流程和心得体会,让大家深感做好一项工作的不易。

在会上,我也做了一个发言,和大家进行交流。要点如下: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化项目合作,推进课程建设”,这其中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把握好。

关键词之一:项目。

对于教育来说,项目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所要完成的带有一定研究性质的工作任务。一般来说,我们将项目的设施时间确定为一年,所以,在申请项目的时候,首先就要明确这项工作任务在一年的时间里是否能够完成,如果难度比较大,将需要删减部分任务。

项目和课题的区别在哪里?项目的主要指向是改进工作,完善教育教学行为,立足于学校内部的办学行为的改善。比如说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分解到每一年的工作后,就特别适合采用项目的方式来推进。课题的主要指向是出经验、出成果,像我们华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研究、幸福四平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等等,都是找准了引领学校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然后持续多年坚持不懈地实践和研究,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并向各方进行辐射。课题中的某些细节问题,可以转化为项目来实施。

各学校对项目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在新一年的项目申报中,各校都积极申报项目,总量达到了98项,比去年有了成倍的提高。经过组织专家的评审,预立项了45个区校合作项目。之所以没有正式立项,还是希望大家利用寒假的实践,将项目实施的细节问题再做一些审视,以保证项目实施起来更加顺利。另外,也希望大家不要抛弃那些未被预立项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作为校级项目加以实施。在项目终审的时候,区校合作项目比较关注两个大的方向:一是与虹口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否合拍;二是与虹口区的一些重大课题的实施是否吻合。希望学校在确立校级项目的时候,也要判断一下,这些项目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达成、与学校办学理念以及特色发展的要求是否一致。

关键词之二:课程

前些日子参加区学科带头人高研班活动,我曾在会上问大家一个问题:课程和教学有怎样的区别?在很多国家,要么强调课程理论,要么强调教学理论,很少有国家同时强调课程和教学的。我们国家比较特殊,两者兼而有之,但又往往分辨不清。

我个人以为,课程是一个大概念,教学是一个小概念。课程包括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即教学)、课程评价三大任务。以前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都是专家和特定教育机构的事情,教师只负责课程的实施,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校的校本课程需要教师来建设;二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需要教师来落实。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建立起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关系,保证三者的一致性。

审视一个科目或者一门课程是否完善,可以从九个维度上来看:科目名称及所属课程;科目涉及的内容领域;育人价值及核心目标;适用年级及学习要求;课时分配;内容结构;实施途径;配套资源;效果评价。目前,各学校所开设的学校课程,有很多还是经验型的课程,教师根据自己喜爱的领域和方向,大致确定一段学程,由学生自己来选择。但我们按照上述九个维度来逐一对照的时候,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学校课程都不符合这样的规范要求。这与我们的教师和学校领导自身也缺乏课程建设的经验是很有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课程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任重道远啊。

国家课程,往往是同一本教科书在一个地区实施,这自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增减或者完善,以适应本校学生学习的实际,也是教师在国家课程建设方面需要做出的探索。国家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教师在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之三:转型

通过项目实践和课程建设,促进虹口中学教育的转型发展,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任务所在。有几个方面的转变非常重要:

一是从教学向课程的转变。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了很多。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课程建设和评价,对每个教师都是一个难题,学校仅靠号召是不能实现转变的。要有配套的机制,要做好教师的培训,要立足实践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

过去的几年,虹口的各中学都非常注重学校年度课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有些学校已经从中受益很多。在由教学向课程转变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年度课程计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从经验型向实证型的转变。要提高教育的科学程度,实证性的数据很重要。学校里的数据很多,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数据汇聚在教导处、科研室等部门。但绝大多数的数据到了这里之后就“失踪”了,被堆放在电脑或者档案柜中的某个地方,再也不见踪影,这实在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去年的十一月份,初中的每个学校都拿到了上海市绿色指标质量分析的详细报告,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证性的数据资源,学校要将其用好。学校最好的项目,就应该从这些数据中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切入,通过一段时间的改进,来弥补这一短板,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加好。

三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要在学校里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着力构建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喜欢到学校里来,喜欢走进教室开展学习活动。

我们坚持了好几年的“温馨情趣有效”课堂建设,在新的一年里也要进一步做好,它可以和项目、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或许,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实践机制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