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善科学形象的有益尝试·《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

(2013-01-06 07:30:20)
标签:

初中物理

课外阅读

科学素养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推荐《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一书

改善科学形象的有益尝试·《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 

刚刚过去的2012年,最牵动人心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世界末日”了。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会对此深信不疑呢?这与人们的科学素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对事物都是有自己的判断力的,而判断力的基础就是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当这些素养非常欠缺的时候,就容易偏听偏信,受人蛊惑。

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自然应该从教育入手。首先要让今天的学生对科学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其次要让学生去做宣传队、播种机,去影响身边的人们,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但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很不够。科学课本来是充满趣味的,现在几乎每节课都是习题的操练和应试的训练;课后手边能够找到的,就是一本本的教辅材料和习题集;每天做不完的作业、一场接着一场的考试,让学生感到科学就是这幅冷冰冰的腔调,无形之中对科学有了成见和惧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多孩子不仅没有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反而有了厌倦之感。

我曾经多次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图书评审活动,由出版社将最近一年出版的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供出来,请一些专家进行评定,看哪些书籍适合推荐给基层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阅读,并写出推荐的理由。每一年参加这样的评定会议,都让我非常感慨,出版社推荐出来的与物理学相关的书籍只有几十本,这其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非常少,而且大都是翻译过来的,或者是物理学史方面的介绍,本土作者编写的书籍基本上是空白。

因为对上述现象的担忧,当获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初中科学拓展阅读丛书(《课本上学不到的数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课本上学不到的化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生物学》)时,非常开心,并积极参与其中,组织部分教师参与编写,并对编写的体例、内容的选取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是一家有责任感的出版单位,在整个社会对科普不是很关注的背景下,坚守“立足当代科学前沿,彰显当代科技名家,介绍当代科学思潮,激扬科技创新精神”的宗旨,坚持编辑出版“哲人石丛书”系列,为人们理解科学搭建了非常有益的平台。出版社编辑的“哲人石丛书”,与市面上常见的科普图书有明显的不同。一是绝大多数的书籍都是当代科学名家的代表作;二是在翻译方面精益求精,努力展现原作者的思想精髓,同时又做到通俗易懂。因此每一本书出来,都是精品。也正因为如此,图书的读者群不是很大,估计有不少书籍最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尽管这样,出版社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将这件事情做好,彰显了他们对社会价值的追求。

我读了“哲人石丛书”系列中的不少书籍,每本书都能给我很多启发。同时也明显感受到,我撰写的这类书籍的读后感,阅读的人群明显比其他类别的书籍要少。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我已经非常注意将书中的一些观点进一步通俗化,以便让博友们阅读起来更方便一些,但成效不佳。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说明,科学那冷冰冰的面孔,已经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了,一看到与此有关的信息,就立刻“闪开”。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也注意到了人们对这些高端系列科普图书的敬畏感,在最近几年调整了科普图书的出版策略,从以高端科普、引进版科普为主,转变为以高端科普为主打品牌,加强原创科普、中低端科普、青少年科普图书的编辑出版,为普及科学知识做出更多的努力。这套初中科学拓展阅读丛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入编辑出版计划的。

《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由上、下两册组成,和初中课本相配套。在初中课本的每一个章节中,都涉及到大量的科学史实、学科知识、实验探究、生活运用、学科的最新进展等。由于教材编写体例等的限制,很多内容都是一带而过,不能展开讨论。而这些内容往往又是学科教育中对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最有价值的部分。本书的几位作者,首先对课本中提及的但没有详细说明的素材梳理出来,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谈谈对哪些方面的内容最感兴趣、最希望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4-6个切入点进行拓展介绍,并穿插了很多图片资料、物理史料等在其中,还有一些小贴士,补充相关的信息,让这本小书显得非常活泼,读起来倍感亲切。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给初中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科学不是教科书上刻板而冷冰冰的形象,在每个人的身边存在着很多科学发现,它们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科学不仅仅是抽象的定理和公式,它还渗透在生活中分分秒秒中,乐意为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者掀起神秘的面纱……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是本套初中科学拓展阅读丛书的总主编,他以“在有趣的阅读中提升素质”为题,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学习科学、可以是一件痛苦的事,也可以是一件愉快的事;可以为了对付考试,也可以为了提升素质。在这“两极分化”中选择哪一种,取决于学习者的立场和目标、学习的心态、学习方法;取决于现有体制和环境的有形与无形的制约;也取决于教材和学习材料。当然,这些影响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各种因素彼此也会相互影响,不过,如果选择一个相对现实的做法,编写理想的教材和学习材料会是积极且可行的起点。这套“初中科学拓展阅读丛书”,就是这样的努力之一,它的目标,就是让学习成为上述“二分”中积极的一方。

在对科学的学习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当然课前的准备、课后的复习也同样重要。不过,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凭此要达到所有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有课外学习的补充。然而,课外学习的补充,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是在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之上的知识范围的延伸、相关思考的拓展和素质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这几个方向上,这套“初中科学拓展阅读丛书”恰恰是符合的,可以让学生在愉悦中进行轻松有趣的阅读并有所收获。这正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教育设定的目标之一:“由于对自然界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

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新课程标准中,也越来越强调能力,注意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科学方法,关心科学的前沿进展。然而,在这种更具开放性的学习中,课本不可能面面俱到,任何一位教师也不大可能完全熟悉和充分了解扩展的所有知识。集合各有专长的专家们的优势,为课程学习的课外阅读提供相对更充分、更广泛、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更能以相对通俗、有趣而又准确的方式来表达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就是此套丛书的目标之一。

不过,现实地讲,我们也得承认,现在社会上应试教育的压力仍然很大,虽然我们追求的理想是素质教育,但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全达到理想而彻底摆脱应试教育还是相当困难的事。想要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达到一种相对恰当的妥协,既不放弃理想,又不无视直接涉及学生发展的现实约束,这无论对于教师、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的编写者,还是对于学习者,都是很大的挑战。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游离于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知识点之外,而是从其中的若干知识点出发,进行了适度的扩展延伸。以这样的并不极端的方式,它既有提高阅读者科学素养的功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下考核学生的应试需求有所满足。不过,重要的是,它绝不只是以应试为目标,希望它的读者们也能意识到这一点。

就学习科学,以及学习别的学科而言,都有一个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统一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发展,满足当下仍以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固然是一种现实的需求,但这仅是一种短期的发展需要,从更长久的发展来看,学习者的素质是更大的“后劲”。学习合适的材料,并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这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读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能够在阅读时,不只是注意到具体知识内容的扩展,更能同时注意阅读所带来的进一步的个人思考。

最后,我们也希望读者意识到,关于科学本身和与科学相关的知识是无限的,这套丛书自然不可能囊括一切内容,它只是在课堂之外的有关科学的阅读的一个起点。

我们希望它是一个真正能够带来读者对学习科学的热爱的一个新起点。

 

最后,分享本书的部分页面,以便给大家一些感性的认识。

改善科学形象的有益尝试·《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
改善科学形象的有益尝试·《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
改善科学形象的有益尝试·《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

    《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 常生龙/主编 陆继宗等/作者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