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区委走基层

标签:
走基层学习活动基层调研十八大文化 |
分类: 民进组织 |
民进区委委员走基层,是区委下半年开始启动的一项了解基层、倾听基层、服务基层的行动计划。11月23日下午,民进虹口区委委员、民进虹口界别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进上一届区委的老主委来到复兴高级中学,参加民进复兴高级中学支部的学习活动,听取支部的工作情况介绍。
下午的走基层由三项活动组成:
活动之一:
民进虹口区委的正副主委和秘书长,约见复兴高级中学的党政领导,就民进复兴高级中学支部的工作开展、组织建设等工作征求意见。
活动之二:
举行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座谈会。北郊高级中学的林燕峰、江湾初级中学的温静、四川北路一小刘世漪、民进机关戴哲民、复兴高级中学刘继范等分别代表民进区委、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民进复兴支部做了交流发言,畅谈学习十八大报告的感受和体会。民进虹口区委副主委刘定明主持学习。
在座谈会上,我也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并重点向大家介绍了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旗帜、教育、政党建设等领域文本学习的一些心得,还向大家推荐了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些方法,如比较学习、分类学习、突出重点学习等等。
对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活动,我向各基层支部提出如下要求:
第一,认真学习报告,领会主要精神。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的原文,整体把握报告的内容和要点;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就报告相应部分的内容做重点的研读,把握精髓。
第二,立足本职岗位,在行动中贯彻。学习十八大报告,贵在践行。要结合十八大报告对本职工作的新要求,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切实促进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积极参政议政,体现党派价值。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党派成员重要的政治责任,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要进一步做好这些工作。要认真学习协商民主的内涵,提升政治协商的水平和能力;要探索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增强监督的实效性;要拓展自身的视野,关心单位以及区域、国家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凝聚在民进组织周围,拓展参政议政的途径,提升参政议政的水平。
活动之三:
基层支部工作调研,邀请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奕望、党支部书记陆磐良一道参加。调研活动由民进虹口区委副主委毕红秋主持。民进复兴高级中学支部主委陈思静以传承、凝聚、服务、奋进为关键词,回顾了支部成立60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以及一批在全市甚至全国有影响的人物,介绍了今天的复兴支部在爱岗敬业、凝聚人心、社会服务、拓展视野、组织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复兴高级中学的老校长、民进虹口区委的老主委马惠生先生也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民进复兴支部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其中的秘诀,为我们各基层支部的组织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奕望代表学校的党政领导也做了发言,充分肯定了民进复兴支部所取得的成就,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进复兴支部活动的开展。
在调研会上,我也做了一个发言。
首先感谢复兴高级中学的党政领导对民进复兴支部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正是因为有这样良好的氛围,才有了复兴支部组织建设的有序开展。前不久,民进复兴支部获得民进上海市委授予的“先进基层支部”的称号,这与复兴高级中学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其次,要对为什么开展民进区委走基层活动做一个说明。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区委换届之后,明确提出本届区委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基层支部建设,提升基层支部工作的活力。今年的上半年,区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基层支部建设的若干意见;二是随着民进组织成员的逐渐壮大,区委和基层会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不利于整个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通过走基层这一形式,可以促进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也能搭建起区委委员深入基层、认识和了解会员的平台。在今天的调研活动中,我们就发现了复兴支部不少好的做法,也认识了像赵文娟这样热心志愿服务的新会员。
第三,要将基层支部建设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来推进。有五项工作应该在各基层支部中达成共识:一是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站稳根基。作为一个参政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二是切实做好本职工作。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也才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三是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自身的职责。就拿复兴支部来说,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复兴高级中学面临着改扩建的新机遇,这些都为支部参政议政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支部成员要在其中发挥力量,促进复兴高级中学有更好的发展;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服务,提升民进组织的影响力。像赵文娟老师多年坚持在博物馆做志愿者讲解、向马惠生老师到我区高中学校的听课评课等等,都是开展社会服务的典范,要让更对的会员参与其中,要加强对典型事例的宣传;五是认真做好联情联谊工作,让会员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进组织的团结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