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加教学协作联盟年会

(2012-11-23 07:16:03)
标签:

教学联盟

教研活动

机制创新

年会论坛

教育

分类: 民进组织

参加教学协作联盟年会论坛现场

由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宝山区教育局、民进宝山区委联合举办的以“学校课程战略与教师发展”为主题的2012年度联盟工作会议暨第二届校长双边论坛1122日上午在宝山高境镇江湾中心小学举行。受举办方的邀请,我参加了本次年会。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教学协作联盟”建立于五年前,是民进宝山区委与民进上海市教委机关和直属单位联合支部在互联共建的活动中创造性地“发明”的一个民间教学研究合作体。由市教研室牵头,联合了宝山教育局、宝山教师进修学院以及同洲模范学校等75所学校共同参与,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级网络”的联盟基本管理框架。“一个中心”即建立起来的具有科学研究、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功能的“联盟理事会”;“两大体系”即建立了联盟学科基地执行主席制和联盟联络办公室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层层落实;“三级网络”即在教育行政层面、联盟执行委员会和成员学校三个层面建立联盟工作机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市教研员直接深入基层学校,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一线教师接触名家名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提升了基层教学研究的水准,因此深受学校教师的欢迎。每个学科都有一定数量的联盟学校,他们还创造性地建立起了学科“轮值主席”制度,由学科联盟学校的校长轮流担任学科的轮值主席,支持年度的教学研究工作。这一方面促进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联盟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保证教学研究活动落到实处。联盟的宣言是:从单兵作战到组团推进,我们的协作联盟意义深远;从课程改革到教师发展,我们的协作联盟任重道远;从教学实践到理论创新,我们的协作联盟志存高远!

22日上午的年会由四个板块的内容组成:

第一板块:开幕式

由江湾中心小学所在地的高境镇镇长顾云飞,民进虹口区委主委常生龙,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分别致词。

第二板块:联盟年度总结

由联盟主席、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蒋碧艳做联盟2012年度工作报告。同时进行联盟年度杰出贡献奖、优秀指导奖、2012年联盟十佳校(园)长”的颁奖仪式。联盟年度轮值主席的交接仪式同时举行。

第三板块:第二届校长双边论坛

由联盟副主席、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主持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

上半场的论坛主题:学校课程建设价值与方向

参加论坛的校长有:宝山江湾中心小学校长孙汝红,西藏拉萨城关区第三小学校长巴桑罗布,宝钢新世纪学校校长施忠明,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书记、上海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张伯安担任评述嘉宾。

下半场的论坛主题:教师专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参加论坛的校长有:宝山马泾桥幼儿园园长朱俊华,上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赵利强,十八大代表、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虹口新北郊初级中学校长郎建中。民进虹口区委主委、虹口教育局局长常生龙担任评述嘉宾。

第四板块:闭幕式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宝山区委统战部长曹锡康、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许政涛分别致词,为本次年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加这一年会,也给了我不少的启发。这种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党派和基层学校唱主角的教学研究新模式,凸显了基层学校的主体性和研究的针对性,更有强大的专业团队的支撑,这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在现在的75所联盟学校中,已经有虹口、青浦、杨浦等不同区域的学校参与其中,也充分说明了这一联盟的影响力。我利用这一机会也在和基教处、教研室的领导们探讨,如何将类似的机制进行推广,让虹口区更多的学校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市级的教育专家零距离地接触,聆听指导,提升专业境界。这次过来学习,对我来说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民进的党派身份,如何将党派的活动做的更加贴近会员的需求,联盟也给我不少的启发。

在下半场的论坛交流中,我在聆听了四位校园长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话题的交流之后,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要点如下:

杨荣校长参加十八大回来,将党对教育的最新要求带到了我们中间。她所说的“教师的职业标准和职业境界要高于所有的人”的判断,值得我们深思。实验小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用自身的文化来滋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师要有100个故事”。整个世界是一棵故事树,教师就是种植故事的人。学生和教师就是在说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赵利强校长在发言中,有一个词多次提及,那就是“群体”,教师的群体对话和发展,确实是当下很重要的教研改进方向。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特别提到要突破当前两个障碍——墙壁、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群体教研,就是突破这一障碍的有效举措。朱俊华园长告诉我们,教学的专业发展,要有一个载体或者说抓手,而最好的载体就是课程的开发。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她还非常注重发现并保护教师的激情和工作动力,让他们充当领头雁的作用,这种做法也很值得学习。一个好的带头人,确实可以带动一个团队的发展。郎建中校长分析了今天教师面临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挑战:即把教育当作职业还是事业的挑战,教师文化素养的挑战、教学跨学科视野以及学科素养建设的挑战、教师培训与教师个性发展之间的挑战等。他所例举的这些案例,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我个人以为,今天的教师,面临着如下几个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从课堂教学到课程建设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在师范院校里学的大都是课程实施也就是教学方面的内容,但今天需要我们将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三件事情统整起来考虑,这对教师来说绝对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家都没有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最近市教委基教处开展的校本课程评选和展示活动,是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很好举措。二是教与学的方式转变的挑战。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的传递途径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需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改变原本习惯的方式,这是一场革命,对每个人都不容易。三是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社会上诸多领域的应用也很深入,但在教育领域如何整合,至今还不能把握好这个度,这方面还有很多的事情可做。四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教育领域对人的关注也逐渐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我们对童年的研究、对不同学段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研究还很不够,个性化的教学更是刚刚起步。

面对这样的挑战,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考。校长不能一直给教师做“加法”,要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做本真的教育。要善于搭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桥梁,去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去思考课程和教学,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成人的想法;要为教师提升学科素养搭建平台,用教师自身对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要指导教师明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研究的方向,支持教师持之以恒地探索下去,坚持不懈必有所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