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不放弃·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2012-11-18 07:08:29)
标签:

问题学生

根源

诊疗

青春期

师生关系

分类: 读书评论

——读钟杰《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书有感

永不放弃·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后进生”;每个教师,都会遇到所谓的“困难学生”。钟杰老师所任教的意博班,就有这样一位姓卓的学生,除了对数学课还有一点兴趣外,其他学科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磨难,学习成绩“挂红灯”不足为奇。更要命的是,和同学吵架乃至打架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有挑衅教师的举动;在假期里去挖坟墓,还把尸骨带到班级里来,把老师和学生吓得花容失色……

这样的一个孩子,作为教师和班主任,该如何去面对呢?

医生看病,讲究对症下药。教师面对“困难学生”,也要首先了解其各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开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病处方”。

家访、找卓的同学了解情况、和孩子的亲友沟通交流、约见卓的父亲……钟杰老师利用各种途径来找寻问题的成因,慢慢地,卓的成长轨迹在钟老师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了。

生下来40天,卓的父母就离异了。父亲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他。在路上遇到母亲,母亲不仅不认他,还会遭到一阵痛骂。爷爷对他过分溺爱,由着他的性子;奶奶担心他变成街头混混,采用棍棒严加管束。这慢慢造就了他既暴躁任性又胆小自卑的性格特征。进入小学后,由于个子小,行为习惯差,老师和同学都看不惯他,经常辱骂他。放学的路上,经常被同学们追着打,老师不但不为他做主,还说打得好。老师自己也常常通过各种措施来体罚他。长久的打骂和羞辱,不仅在他的心底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让他变得特别敏感,别人很正常的一个举动,在他看来都是针对他的。卓母亲家族的精神病史,也是钟杰老师在排摸情况时逐渐了解到的。

“问题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都不是偶然的,与孩子所在的家庭的环境和教育、与孩子在求学的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与孩子在社会上所结识的各类人群,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钟老师耐心细致的调查结果还告诉我们,学生的很多问题,通常都是积累效应,是长期施加在孩子身上的“负能量”不断累积的结果。一次次受挫的经历,强化了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另类孩子的印象,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会默认,还会主动采取一些行动来强化自己在群体中的印象,从而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

“问题学生”所呈现的问题,不像头疼发热那样简单,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这是一种“慢性病”,诱发“疾病”的病因又很多,不要期望一剂药方下去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教师自己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要允许学生问题的不断反复,要有让自己都感到身心交瘁的思想准备,要坚信持之以恒地去做转化工作一定是会有成效的。

卓就是这样一个“病情”不断反复的典型。钟老师开始带班没多久,就发生了卓用板凳砸班级女同学的事情。刚把这件事情处理好,卓有接连和胖胖、小强两位同学打起了架。钟老师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除了卓同学自己脾气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外,班级同学对他的另眼相看以及带有歧义的话语,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于是,让班级的同学理解卓、认同卓,共同营造一种相互关爱的、安全的环境与氛围,成了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学对卓的关心和友善的表示,并没有得到他的认同,他认为这是大家看着钟老师的面子装出来的。卓打架的事情比以前少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又凸显出来了,比如:在自习课上用拳头砸墙;将一摞书当着老师的面摔在讲台上;在课堂上说出一些出格的话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用冷水浇头要给班级同学留下另类的印象……各种故事的背后,都指向他那敏感、猜疑有相当脆弱的心。

在处理这一次次的事件的过程中,钟杰老师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也充满着教育的智慧。让大家走到一起,共同来还原事实的经过,缓释卓那紧张、多疑的心灵;通过书信、推荐书籍等多种方式,让卓自己去领悟待人接物的道理;和卓的家庭沟通,共同分析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为卓在班级里设置“环保局长”的工作岗位,让其在服务和管理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班级同学的认同……在面对卓的过程中,钟老师发飙过、困顿过、焦虑过,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过。

坚持最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一定是可以将一件事情做成的。从钟老师转化卓同学的案例中,我们更加认识到这一点。

很多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病因都比较复杂,在诊疗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新的病源加入其中,让诊治更加困难。“问题学生”的问题也是如此,由于学生身心的发育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等的影响,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在“问题学生”的身上出现,给教师的转化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卓同学进入了青春期。他看上了班级里样貌美丽、学习成绩又很出色的女孩贝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贝贝家教很严,自然不敢在学校里谈恋爱,而且在贝贝的心目中,卓根本就不是考虑的对象。卓不知道该如何来处理这件事情,看到别的同学和贝贝说话,心里很失落;想要表达但又缺乏自信,内心很苦闷。原本脆弱的心灵,经不起如此的折腾,又搞出很多事情来,让大家一个个都心烦意乱,也让大家更加感到他不可救药了。

钟老师没有批评他的胡思乱想,而是帮助他分析,如何才能得到贝贝的认可。并为他制定了塑身计划,希望他能够在自身形象、为人处事、学习成绩等各方面来塑造自己、改变自己。卓是一个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坚持不了几天,就会因为一间小小的事情而倍受挫折、情绪低落。为此,钟老师想了很多点子,包括让贝贝亲自给卓提要求等等,不断调整工作方式,借助“情犊初开”这件事情,来帮助卓同学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生活和人生。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也是钟老师在其中花费精力最多的,卓同学最后能够较为正确地对待这件事情,与钟老师的始终陪伴和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从生理的角度看,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出现情感萌动有传宗接代的欲望是非常正常的。但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学生利用大好时光多学一点知识,以便在未来的社会里能够更好地立足,这就导致了孩子的生理本能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巨大矛盾冲突,青春期就是这一矛盾冲突的具体体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青春期现象,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指导,显得特别重要,钟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一个人如何看待另一个人,决定了他对待此人的态度和方式。在不少人的眼中,卓同学是一个混世魔王,他们在解读卓的行为的过程中,自己眼睛里的尘埃就很多,所以他们看到的总是卓的不足,偏见就是这样产生的。

钟老师在教育卓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一个具有纯美内质的,内心充满着被认同、被理解的渴望的人。她明白,给卓同学创设一个安全无忧的环境,为他创设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是帮助卓同学开启新生活的关键。为此,钟老师付出的不懈的努力。她以一个母亲的心来对待卓,容忍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波折;做出了一系列精心的设计,从搀扶着他走到放手让他自己走;她坚信给孩子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终究会有成功的收获;她知道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下心来静等花开。

卓同学的转变,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钟老师和他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钟教师和还是卓同学,都是如此的真诚,能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对方听;无论钟教师和还是卓同学,都是如此地信任对方,不管卓同学遇到多大的麻烦,钟老师对他的信任始终不变。不管钟老师用怎样的方式批评卓同学,他也始终相信老师是为他好。钟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卓同学架设起了一个与他人、与周边环境、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卓同学在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的狭小领域,并最终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或许就是我们要寻觅的“处方”吧。

 

《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名后进生的转化》  钟杰/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9

 

注:此文以“云龙”为笔名,发表在11月19日的《中国教育报》上。题目是:“问题学生”是负能量积累的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