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湖笔博物馆

(2012-08-16 07:20:00)
标签:

湖州善琏

湖笔

起源

生产工艺

旅游

分类: 旅途随记

参观湖笔博物馆湖笔博物馆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中,笔是排在第一位的,而湖州生产的毛笔(简称“湖笔”)更是名声在外。出差经过湖州的人们,总会带上一些毛笔回去,或自己收藏使用,或作为礼品送人,充满着文化气息。

这次带队到湖州学习交流,正赶上“秋老虎”发威,室外活动很难举行,在返回上海之前,我们选择参观“中国湖笔博物馆”,进一步加深对湖州历史文化的了解。

中国湖笔博物馆位于湖州莲花庄路,是集湖笔历史文物排列、工艺流程展示、精品博览和销售于一体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博物馆。由笔源流厅、湖笔工艺厅、湖笔陈列厅、湖笔名人厅等部分组成。馆内展出了自战国以来各个朝代的毛笔,让参观者通过湖笔穿越了2000多年的时空隧道,尤其是元代以来的各种款式种类的湖笔,以及明清以来善琏制笔人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的老字号笔店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湖笔的辉煌历史。

参观湖笔博物馆博物馆院落

参观湖笔博物馆湖笔主要产地——善琏古镇模型

我国的笔,起源甚早。史前很多陶器上的花纹图样,就是用笔绘制而成的。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战国楚墓出土文物证实,战国时期就有毛笔制作,只是在秦之前对毛笔的称谓不一,楚称“聿”,吴称“不聿”,燕称“弗”,至秦才被称作“笔”。

参观湖笔博物馆长沙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楚笔

参观湖笔博物馆-书刀,用以刮削修改竹、木简牍上的字

在元朝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书写。在南宋和元兵四十多年的拉锯战争中,处于战争漩涡之中的宣城逐渐凋敝,笔工走避江南。很多笔工来到了免遭兵锋洗劫的湖州,促进了湖笔的诞生和发展。到了元朝,湖笔开始蜚声四海。当时,钱舜举(钱选)的画、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因赵孟頫雄踞海内、朝野交誉,他手中那枝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妙笔”,一下子名声在外,深入人心。

参观湖笔博物馆赵孟頫

不同的时代,毛笔的制作工艺也有很大的差异。战国时用兔毛,笔头扎在笔杆外面。自秦始,笔毛开始纳入竹管内,在制笔的材料上亦作了改进,在用兔毛的同时,大量地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硬度不同的毛制作笔尖,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

湖笔的制作工序主要有笔料、水盆、结头、装套、镶嵌、蒲墩、择笔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故大小工序达一百二十余道之多。

笔料:主要是将原料毛(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或无锋等不同特点,分成几十个品种,供制作不同种类、形制、品质的笔选用。

参观湖笔博物馆羊毛选料操作

水盆:又称水作工。笔工将浸在水盆中的笔毛理顺,带湿剔除不适合做笔的杂毛、绒毛、无锋之毛等,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笔头。“水盆”是湖笔制作工艺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序之一。

参观湖笔博物馆水盆

  结头:也叫扎毫,水盆做好的半成品笔头,送到这一道工序进行结扎。然后用溶化的松香滴于笔头根部,使笔毛不易脱落。

  蒲墩:精选笔管的工序。在逐根的挑选中,把干裂、虫蛀、皮色苍老、粗细不匀的笔管剔除,并按笔的各个品种规格要求,分类选出色泽、粗细、杆长一致的笔管。

  装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装笔头,将经精选的笔管进行挖孔,把结扎好的笔头安装其中。二是为装好的笔配制笔帽。

  镶嵌:属于对某个种类毛笔的笔管进行装饰的工序。

择笔:又称为修笔。是湖笔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对前面工序形成的半成品毛笔,进行最后检验并修整的工序。要将影响内在和外观质量的笔毛剔除,并将笔头整形,最终达到尖、齐、圆、健的品质要求。

参观湖笔博物馆择笔工序

参观湖笔博物馆启功的赞誉

……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传承了几千年的毛笔,是否会在这个世纪里逐渐被人遗忘?我考大学那年,姐姐鼓励我说,考上了大学,就送你一支钢笔。那时能够拥有一支钢笔是一件很有派头的事情。现在钢笔已经被水笔所替代;毛笔用于日常生活记事也已经成为历史,特别是现代科技开发出来的借助平板电脑实现的毛笔书写功能,不仅可以帮助使用者将字写的漂亮,而且储存起来方便,擦写起来更是方便。这些都对毛笔的生存带来了挑战。

当今天的年轻人成为老人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用毛笔去练字?湖笔,如何在信息时代尽快实现转型,找到发展的新路,是一个必须要回答好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