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成长的两点启示
(2012-05-25 07:08:00)
标签:
教育媒体机遇层次五重视角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上海有一批教育媒体人,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对教育新闻的报道,更多的是亲身参与到课程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实践之中,作为第三方来观察教育、实践教育,为教育支招。沈祖芸就是其中的一位。5月16日的“白玉兰教学论坛”,她作为专家小组成员之一,率先亮剑,让大家眼睛一亮。
5月22日上午,在四中心小学举行的主题为“校长的智慧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展示活动中,沈祖芸在陈珏玉校长发言之后做了一个捆绑式的发言,谈了自己从陈珏玉校长的成长历程中获得的两点启示,很值得我们思考。发言的要点如下:
因为和陈校长捆绑在一起做今天的组合发言,所以让我这个教育媒体人对陈校长有了更多更深的接触与交流;因为今天是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论坛,所以我想谈一下陈校长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优秀校长的两点启示。
一、对校长面对机遇的五种层次的启示
陈校长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甚至善于从不利因素中提取积极因素,从而始终掌握主动权,就像她刚才说的标准化建设和两校合并。然而,并不是所有校长都懂得抓住机遇的。把陈校长抓住机遇的故事与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组组长胡兴宏交流后,我们一起很兴奋地总结出了校长面对机遇的五重境界。
面对机遇第一重境界是视而不见,并不知道机遇在哪里潜伏,嗅不到摸不见机遇的味道;第二重境界是得而复失,很多学校面对翻牌、迁址,获得了捧在手上的机遇却并没有抓住,反而失去了最佳时机;第三重境界是顺势而为,这是能够成为优秀校长的第一级台阶,但顺势而为的核心是势,大势趋势在哪里需要研判和把握;第四重境界是绝处逢生,变危为机,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许多改变薄弱学校的例子都生动证明了这点;最后也是最高境界就是妙手偶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机遇原本就在那里,无处不在,随手得来,不经意中尽在掌握。我想陈校长正在朝着最高境界努力。
二、校长确立学校发展主线的五重视角
学校在取得稳定后,校长带领下的团队必须确立起学校发展的主线,主线不是做一个课题,有起点和终点;也不能翻烧饼折腾人,发展主线一定是获得全校师生认同并可以长期深耕充分开掘的。这就是陈校长专业成长中给我带来的第二个启示。
最后我想说虹口四中心是大家公认的优质学校,然而我们今天只记住了她的优质,却忽略和淡忘了她艰难的起步和走上优质之路的这段有意义的历程。我一直认为薄弱的学校是相同的,而走向优质的路却各有各的精彩,四中心把建校只有20多年历史的学校带向优质,其本身有很多值得汲取的经验。陈校长仍在努力,她要用一辈子的时间追求办学新境界值得大家赞佩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