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局长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2012-04-30 08:42:11)
标签:

局长峰会

对话沙龙

理想教育

教育故事

体制课改

杂谈

分类: 会议纪要

在局长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对话沙龙

27日下午的会议安排中,下半场是对话沙龙,有六位嘉宾参与了这一对话。感谢中国教育新闻网,将这一对话全程进行了网络直播。对话的文字太长,这里仅摘录我自己发言的部分内容,并对个别词语做了修正。

 

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这个时段的主持人禇清源。有请我们参加第二个环节对话的嘉宾到台上就坐。

主持人: 区域课改,课改进入到第二个十年,我们迫切需要在区域教育均衡方面来寻求破题,迫切需要在区域可开方面有新的行动、新的探索、新的经验。那么中国教师报从2010年开始,锁定区域课改。我们创办了区域教育周刊,我们成立了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两年来,我们发现和培植了一大批区域课改典型。本次我们推出的区域十大样本,就是我们整个这些年来涌现出的一些典型区域。

主持人: 我想我们这样的一个发现或者一种推荐,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我们的教育人、我们的课改人能够行动起来,因为课改或者叫改革,它一定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呼应的,只有更多的课改人能够行动起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主持人: 今天台上的几位嘉宾都是参与课改、践行课改的成功者,我依次介绍一下,首先是我们的东道主,曾经被网友誉为课改哥的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被誉为我们区域教育新均衡的建设者的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郭矿生;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的局长常生龙,他被誉为书生局长,因为他给自己定了四个一,他每天要听一节课或者要上一节课,他每天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要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周要读一本书,他同时被称为叫博客局长,他每天更新自己的博客,在网络上他有一大批的粉丝;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体局副局长张宏敏,殷都区被誉为甲骨文的故乡,张局长是整个殷都教育的一个具体的操盘手;还有我们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体局的刘光胜局长,刘局长在樊城区提出要打造中国教育第一学城,他提出来要让我们的城市学会学习,要让我们的学校成为社区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策源地。这位是我们课改的精神领袖,我们《中国教师报》的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先生。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沙龙我想采取小崔说事的方式,与台上的几位嘉宾聊聊区域课改。我们几个区域都是成功的课改区域,几位都是课改的领军人物,首先请各位谈一谈我们每一位课改人心中你理想的教育或者说理想的学校,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加以描述。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我来自上海虹口。上海虹口有很多值得称耀的第一,和教育有关的比方说我们中国人办的第一所班级授课制的学校,就是在虹口诞生的,现在叫澄衷高级中学。虹口是文化的老区也是教育的老区,解放前曾有学校1千多所。今天,我们也在探索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对教育的追求就是建设温馨情趣有效课堂。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为什么谈温馨?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每一个信息都进入到你的头脑里面去,你肯定会被“炸”死。幸运的是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把我们感受到信息中的98%都给过滤掉,选择其中的2%,那么哪一个2%能够被感知到?关键就在于你的课是不是温馨。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温馨有三个目标:1、物质层面,在校园和教室的环境建设上要温馨,体现出“家”的温暖。2、教师对人的关注,真正要做到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3、营造师生共同学习的温馨环境,“亲其师而信其道”。

常生龙: 第二个是情趣的。课堂一定是要情趣的,情趣课堂大致分成四个层面:1、要生趣。就是要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把它形象化、生动化。2、得趣。通过教师的有趣让学生感受到这节课很有意思,然后引发学生兴趣的产生。 3、理趣。发现知识中的义理情趣,将其转化为对人生、对社会、对科学的新知。4、志趣。要形成对知识的一种坚定不懈的追求和志趣,只有这样学生在会自动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常生龙: 课堂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有效,有效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李炳亭先生一直追求高效课堂,我没敢喊那么高,因为我一直在课堂听课,即便各地认为上海的教育做的很好,但在课堂上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还是很多的。

常生龙: 所以首先第一步要让课堂有效,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课堂变得有效,基本的途径有三个,我们都在进行实践探索。

常生龙: 1、把班级人数减少,实现小班化,小班化才有可能使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我们有不少学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逐渐变成小班化。我们区域最早探索小班化教学的学校,已经有了17年的探索历程。

常生龙: 2、不能小班化的学校进行分层教学,就是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在上午的交流中,毛杰局长介绍了美国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荣誉课程和AP先修课程,实际上就是分层教学。分层递进,我们到今年探索了22年。

常生龙: 3、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能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特别是在班级人数很多的情况下。怎么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让教师真正明白学生在想些什么呢?我们现在找到一个途径就是“电子书包”,把学生的实践、学生的思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及时的反馈,然后让我们的老师们都知道学生共同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也是我们区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是一个部市合作项目,目前已经有了两年的探索。就说这么多吧,谢谢!

主持人: 常局长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温馨的,温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的环境的温馨,同时也有内在的心灵的温馨,为我们认识教育、建设教育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种温馨的教育。

主持人我发现几位嘉宾描述的理想教育都一样,表述的方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背后都有相同的品质,那就是要目中有人,要以人为本

在局长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在对话沙龙上发言

主持人: 以上是谈的一个理想,接下来我想请每一位嘉宾讲一个故事,一个教育故事或者是一个课改故事,因为我相信每一位教育人、每一位课改人,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都会经历或者说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那么我想请几位嘉宾谈一谈,不管是看到的、听到的还是自己经历的,不管是发生在传统课堂上的还是我们新课堂上的故事都可以。有请我们的常局长。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最近经济发展了,寺庙也越来越多了。寺庙两个功能,一个是让人烧香拜佛,一个是给游走的和尚挂单。有这样一个寺院,里面有两个和尚,一个是主持,另外一个是独眼和尚,他负责扫地做饭。有一天傍晚,一个游走的和尚过来想挂单,但前提是先要和主持进行一番对话,谈得投缘了才可以。主持干了一天活很累,就让小和尚帮他接待,小和尚很着急,说你从来不教我谈经论道,你让我说不是说漏了?主持说你去吧,你不要说话,你就给他比划。

常生龙: 小和尚到了厅堂里坐下来。想挂单的和尚看到这个小和尚,伸手就举了一个手指。小和尚一愣,举了两个手指。想挂单的和尚一看又举出了三个手指。小和尚生气了,把拳头握在胸前来回晃动。想挂单的和尚看到小和尚做出的动作,吃惊的站起来对小和尚鞠了一个躬,转身就走了。

常生龙: 老和尚站在门外一看,这么快就结束了?就问想挂单的和尚你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个和尚说,你这个小和尚太厉害了!我见了他,对他举出一个手指头说,小和尚举两个手指头说佛和法,我举三个手指头说佛法僧,小和尚说佛法僧单独研究没有力量,必须融合在一起才行。我说不过他,天快黑了,我得赶快再找一个寺庙去挂单。

常生龙: 他刚走出去小和尚就跟来了,说这个人哪去了?我要揍他一顿。老和尚说他对你褒奖有加啊,你怎么要打他呢?你们之间说了些什么?小和尚说:他一见到我伸出一个指头,说我是独眼和尚。我看他是来投宿的,就对他客气一下伸出两个指头说恭喜你有两只眼睛,结果他又伸出三个指头说我们俩加起来三只眼睛。你说气人不气人?我就握着拳头比划着说你要再讲下去我就要揍你一顿。谁知道这个人不仅无理而且胆小,一见到我想揍他,站起来对我鞠个躬,撒腿就跑了。

常生龙: 故事就讲完了,故事背后说什么?我们的学生可能就是那个小和尚,我们的老师可能就是那个想挂单的和尚。天天到外面游走的和尚,为了能够找到地方挂单,要和寺庙里的主持谈经论道,想办法能够和主持谈的拢,才能吃的上饭。所以他每天思考的就是这些佛理,努力在这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

常生龙: 小和尚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疾,最怕别人讲。所以和别人对话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到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生和老师经常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里面,我们教育最主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想办法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如果这个桥梁步不建立起来,老师只在自己的话语体系里面讲话,学生在他们自己的话语体系里面理解,这个教育永远走不了。老师和学生是这样,教育局和学校同样是这样。

常生龙: 学校有自己的发展愿景,教育局有自己的长远规划,这两个如果不能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通过一个桥梁沟通对话,教育也是挺难做的。

常生龙: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刚才我们台上的几位嘉宾,为我们分享了在课改过程当中的一些故事,这里面有喜也有忧,但是我想不管是喜还是忧,我们更多的是应该从中汲取课改的动力,同样我也认为好的教育一定是有故事的,课改也一定是有故事的。我们每一位教育人,他都应该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因为故事积淀文化,故事触动心灵,故事点燃生命,故事生成智慧。谢谢几位嘉宾的分享。

在局长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在对话沙龙上发言

主持人: 接下来我想问一个问题,因为刚才有几位嘉宾谈到课改当中的遭遇,我相信每一位行走在课改路上的人,都遭遇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或者说叫阻力。还有很多人在课改之外徘徊,还有很多课改的畏难情绪。有人说教育的体制、制度、机制不改,那么我们课改就没法动,也就是说课改的阻力是体制、是机制,也有人说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同样也有人说课改成也局长、败也局长。那么针对这样一些观点,我们的各位嘉宾,有什么样的认识?什么样的思考?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很赞同刚才田局长的讲话。我也觉得体制不是问题,体制还很有可能助推我们教育的发展,关键是我们怎么用好体制。我们对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知道第一责任人是谁?是家长。从生孩子开始,家长就负担起教育的任务,但是我们的家长经常放弃这个任务。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 怀胎十月,非常辛苦,父母始终被恐惧所代替,有点事情就找医生、跑医院,他从来没想到自己怀胎十月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十月怀胎之后到了分娩,分娩的这个过程原本也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但是我们有多少人能在家里分娩?有几个人愿意自然分娩?

常生龙: 一个很好的孩子成长的过程,通过医疗手段被改变了模样。孩子生下来以后从小抚养的过程中,特别是在3岁之前,会不断的发烧,每发一次烧实际上就产生一次抗体,让自己更加健壮,发烧是正常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家长恐惧万分,一看到这个情况马上就找医生,马上就送医院,我们的家长最缺乏的是教育常识,把所有的责任都从自己身上推给了医疗机构,推给了心理学的咨询专家,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常生龙: 教育的第二个责任人是教师、是学校,学校要做什么事情?就是要做家长做不了的事情。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他要学会社会的一套符号系统,学习社会的行为规则,这个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今天的学校教育,承担了很多原本不该承担的任务,把抚养孩子成长的事情全部托给了学校,有点过份。

常生龙: 教育的第三责任人是教育局、教育行政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监督家长和学校,在他们没有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去要求他履行职责。现在我们教育局,是否很好地发挥着监督的作用呢?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有体制,体制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空间,我们是否用好了这个空间?

常生龙: 教育的关键在老师。我一直讲这样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口号喊的很响,但是大家认为这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所以我把这句话改成教育兴亡,我的责任。如果我们自己不负起责任,还有谁会来承担这样的责任呢?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家长,我们教育的孩子明天也要成为家长,因此每个人都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自己不把这个责任挑起来,就没有人会负起这个责任来。

常生龙: 对于教师来说,我提出了三个现在我们特别要转变的观念。

常生龙: 第一,关系第一,知识第二。我们的课堂始终在强调传授知识,其实关系比知识最重要,所谓的关系就是要有一个温馨的环境,没有师生互动的温馨环境,没有学生对课堂、对教材的真切喜爱,教学是不会轻松的、学习是不会生动的。所以关系第一,知识第二。

常生龙: 我们以前都认为认知系统非常重要。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认知系统是在第三位的。人的信息首先进入的是自我系统,这是一个和世界建立关系的一个系统。从各方过来的信息经自我系统产生了反应以后才进入元认知系统,接下来的第三步才会将有关的信息推送到认知系统,这才开始了学习。如果没有了关系,学习是不会发生的。

常生龙: 第二,联系第一,记忆第二。我们的教育改革,这么长时间,一直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延伸人们的记忆,提升记忆的效能。2500年前,我们发明了文字,文字发明导致了学校的诞生,因为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延伸了文明的记忆,为了把这个知识记下来,要掌握这个符号,所以就要由专门的人来教这些文字,所以学校诞生了。学校存在之初就是要增强记忆。200年前苏格兰的一位校长第一次发明了黑板,黑板的最大功能是什么?把原来口耳相传的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听和看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听和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增强记忆。

常生龙我们今天把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高新的技术一个个跟进,但增强记忆的功能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今天的世界变了,今天我们世界上一天所产生的信息量,让一个人用一辈子来学习他都学不完,再以记忆的方式学习是永远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的,所以我们要采取新的策略,不是记忆知识是关注知识的结构,把它的框架搞明白。所以说联系第一,记忆第二。

常生龙: 第三,探究第一,感受第二。这句话和上面的“联系”是相呼应的,我们只有通过探究的学习,才能让孩子们建立起知识和现实生活、和自然、和世界的关联,并且在这个关联的过程中,他才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他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所以说探究第一,讲授第二。

主持人: 感谢各位嘉宾!

在局长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对话沙龙

主持人: 其实关于体制,我想说体制一定不是宏大的、不可捉摸的,而是具体的,我甚至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体制,我们每个人既是体制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体制的加固者。如果说想课改总能找到方法,总会有路径,不想课改你总能找到不同的理由。因此我说课改最大的敌人是观念,课改最大的阻力是我们自己。

主持人: 谢谢,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想请教各位嘉宾,但因为时间问题我们就说最后一个问题,《小崔说事》最后往往是要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做一个总结,今天我想最后的一句话有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来寄予我们的课改人。

常生龙: 去年我的孩子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给他了一句话:照顾好自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后来一位老师看了以后认为,这句话还可以扩充一句:照顾好自己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我们都是推进课改的教育人,照顾好自己很重要。

    主持人: 谢谢,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应该是一场巅峰对话,对话有影射,更有生成,我想生成的更多是共识,共识至少有以下三点:第一,课改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是非题。课改可能有风险,但是不课改一定有危险。第二,课改第二个十年,我们发现课改必须回到改课上,区域课改同样需要回到改课上来寻求破解。第三,课改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问题。

    主持人: 我认为在课改过程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一种发展,没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课改还没有触动到核心的领域,没有触动到核心力,因此我们期待着大家能够共同携起手来行走在课改的大道上,让我们相互搀扶、协同发展,营造我们课改的大氛围、大文化。

    主持人: 好,今天的议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台上的几位嘉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