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给自己定好位·读《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

(2012-04-04 07:56:31)
标签:

中国教育

美国教育

正确定位

社会关注

自身变革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读王厥轩《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一书有感

要给自己定好位·读《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
 

厥轩主任最近出版了《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一书,特意电话告知,希望我能参加他的新书发布会。很遗憾,那天有一件急事处理脱不开身,未能成行,但遵嘱尽快读完了这本书,这里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一、正确认识自己

要将教育工作做好,自身对教育的认识和定位非常重要。认识准确、定位清楚了,行动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厥轩主任为此做出了努力。他通过PISA测试的结果来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教育,认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不少地区,基础教育的一系列指标已经具备了发达国家的一切特征,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言必称美国。同时也指出,我国还有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还保留着发展中国家许多落后方面的教育特征。因此,中国的教育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

站在不同的方位上来看我国的教育,所得到的结论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正是我国二元化教育的特征所导致的。但近年来似乎出现了一种倾向,正面向社会各界报道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新闻越来越少,讨论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批评基础教育的话语越来越多,我国基础教育给人的印象就是刻板、应试、负担沉重,国人在谈到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有点儿“言必称美国”的倾向。在大部分中国父母眼中,“美国方式”不仅代表了一种高雅的“文明风尚”,更是教育理念优越性和先进性的体现和象征。

然而,正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美国教育标准”时,美国人却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是否真的完美无缺了。2010年,PISA测试的结果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有人将其称之为继1958年苏联卫星上天、上世纪80年代日本索尼随身听风靡之后,美国受到的第三次大的震动。20111月,蔡美儿在美国出版的《虎妈战歌》,更进一步引发了美国人对自己所推崇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的质疑。美国教育的二元化问题也是非常鲜明的,一方面,一些优质的学校不断引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另一方面,种族歧视、大量辍学等现象,在一些普通学校里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教育不均衡现状的批评也是与日俱增的。

其实,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不同国家的教育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样貌,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国情是有很大关系的。盲目照搬他国的经验,不一定能够把自己的教育建设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说不定还适得其反,把自己搞成了“四不像”。但有一点我们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把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取得经验总结出来,不断地与其他各个国家的教育经验进行相互的印证,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与短板,然后积极地加以改进。

从一个人成长的角度看,他只有把自己的经验拿来不断与他人的经验相互印证,视野才能广阔,判断才能周延,思路才会清晰,内在世界才能充分发展。这对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立的。在将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相联结、相比较的过程中,才会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由此来反观自己,了解自己。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克服视野、思维等方面的局限,在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

二、营造社会氛围

教育不是一个孤岛。社会上方方面面的矛盾,都会在教育领域得到体现,并左右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美国似乎没有喊出“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口号,但美国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要比我们国家大很多。举两个事例来说:

1:美国的工资体系

厥轩主任在《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一书中,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名叫张燕的学生,是美国一家大公司驻上海的总代表。她说,在美国,那些铺地板、贴墙纸的装修工人,或者开的士的驾驶员,收入比美 国大学教授的工资还高。这让她恍然大悟——美国的工资价格体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美国民众就用不着千方百计去挤大学那座独木桥,学生的分流相对容易。

将美国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状况和我们国家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的等级制、官本位等现象依然是非常严重的。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喊了20多年,依然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与此是有很大关系的。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解放,一个大的前提是社会的工资价格体系趋向于科学与合理,到了这个时候,社会和家庭才不会纠结于名校的学历、不同类型的工种。

社会发展中的很多矛盾一一反应在教育领域内,使得素质教育陷入了各种各样的纠葛内,这样的状况可能还将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断理顺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为教育营造良性发展的氛围,是当今社会应该特别关注的。

2:公众对教育的态度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教育之外的人们对教育最大的“关心”就是口诛笔伐,将教育批驳的一无是处。美国社会对教育的关心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当社会各界发现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组织,投入大批的资金和人力,协助学校做好教育方面的工作。举几个事例来说:

——博物馆在美国各地非常普及。很多博物馆互动性非常强,他们经常组织学生和家长来到馆内进行互动学习。馆内的志愿者也是从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给进入馆内的观众进行讲解,还要和大家一起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一起探索科技的奥秘。在一些博物馆门口,放着很多的拉杆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实验设备,如果学校和学生有需求,只要填写申请单,馆内的志愿者就会将所需的仪器装入拉杆箱内,让学生或者学校来回去使用,不收取任何费用;

——很多企业,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英特尔基金会就是其一。不仅给学校提供经费的支持,基金会还会选派一些专家走进学校,带领学生一起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一些大学的附属医院内,设有专门的科学与健康教育项目办公室,主动承担对社区内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支持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工作。……

    从教育的责任来说,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是承担的是家长教育不能实现的那一部分内容。对教育有话语权的人绝大多数是成年人,大家都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如果当你发现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一点——“教育兴亡,我的责任”,要积极行动起来,帮助教育有更好的发展。大家都这样去做了,才会有“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这样的氛围,我们的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强大起来。

三、着力改变自己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工业革命时期,急需一大批能够操作机器的工人,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但时间一长,人们发现班级授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培养人才的标准化、单一化,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选课制度出现了;选课兼顾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选了3门课,有的选了7门课,很难对他们选课的结果进行评价,促成了学分制的诞生……教育就是这样,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

今天的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更高,教育本身必须要做出呼应,变革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想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教育功能的完善。教育应具备两大功能,即社会工具价值与培养个性价值。但我国政府的教育决策历来只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忽视教育在培养个性、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发展方面的价值;政府总是要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者轻视教育的长期效益。这种偏差倘若不纠正,中国的教育不会出现质的进展,也难以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二是教育观的变革。从学校诞生以来大约2500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教育始终秉承着一种传统,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记忆水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过去发明的文字到200年前发明的黑板,一直延伸到今天电子白板的普及,都是在做这样的努力。但过去和当下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今天世界上一天所创造的信息,让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记忆都不可能全记住。将“记忆”作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联系第一,记忆第二,是今天的教育者必须着力改进的教育观念。

三是教育评价的丰富。素质教育已经喊了20多年,但我们始终没有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中考、高考的几门“主科”依然主导者整个评价体系,学生在这几门课外所做的富有价值的努力,很少被高一级的学校看中或者认可。当我们的德育、体育、美育等在评价体系中没有和智育(应该是部分学科的所谓“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会变成一句空话,素质教育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很高兴,上海从去年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启动了“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希望这一评价体系能够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

 

《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  王厥轩/  海天出版社  201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