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碎语(十九)

(2012-03-09 07:56:57)
标签:

思考能力

欧洲科学革命

习惯奴隶

动机

命中注定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91.思考能力的培养

人最初最重要的思考能力、技巧和态度,并不是透过形式的学习而来的,而是经由童心面对语言的学习、生活规范的学习、世界的认知。慢慢地自己去理会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肯前律、否后律等基本的逻辑规则,并且将他们运用在生活中。

    ——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

    这段话告诉我们,等孩子到了学校之后再去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已经有点晚了。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学习的历程,成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思维的技巧以及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就是在这其中逐渐形成的。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昔孟母,择邻处”,从积极的意义来看,就是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他成长的生活环境,以更好地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为他走进学校学习奠定思维的、习惯的基础。

 

92.欧洲科学革命

有人说欧洲科学革命,其实是受了伊拉斯谟在1530年出版的一本有关饮食礼仪的书的影响。据说这位荷兰神父写这本书之前,欧洲人的饮食没有什么规则,不只是食物的准备。连用餐的过程和场面都毫无章法可言,鸡呀,鸭呀,烤好了,就整只端出来,羽毛甚至还在上面。汤就是一大锅盛着,要喝的人自己去舀,有时太热,或者不合口味,就再倒回锅里搅一搅。摆食物的桌子周边,狗猫走动,骨头呀,秽物呀,什么都丢在地上。后来,伊拉斯谟的书被教会看中,也被皇室遵守。渐渐地,欧洲人吃饭就有了严格的生活规范:菜肴该如何准备、上菜的顺序、餐桌的礼仪……不只影响到人的思考,进而,使人的思考有了规范。

                                                           ——杨茂秀

从一片混沌的、或者说混乱的状态中梳理出一种秩序,是否可以称之为“革命”的一种类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某一领域,这种情况都是比较多见的。从原来的无规则,到后来的有规则,科学和社会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具体到孩子的教育上,其实道理也是相同的。如果原本的家庭生活是缺乏节奏的、杂乱无章的,只要我们能够让其变得有序些、规范些,对孩子来说或许就是一场学习和生活的革命。因为,家庭的生活,就是孩子思考模式的最早典范。

 

93.习惯的奴隶

学识丰富常常使人懒于思考。有了某一些心理习惯之后,如果不小心,便会成为那个习惯的奴隶。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学识丰富的人会重视学识使人省力的部分,而忘了它可疑的部分。如果长时间这样,他的思考能力就会逐渐减弱。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就属于学识丰富的人,有些教师,工作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多少长进,可能与此是有很大关系的。

打破某一种思考的模式,是富有创意思考的人的特质。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有一点非常关注,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想象最大的功能,就是要突破知识的限制,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建立关联。

 

94.动机

要产生动机,必须有一套信念作为支撑。学生们必须相信新的学习意义重大,而且他们必须相信自己拥有获得成功的必要资源。学生也需要对课程本身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哪里出现了关于该系统的某一方面的消极信念,哪里就需要高于一切的积极投入。

                    ——美国教育博士泰尔斯顿

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价值判断,取决于他对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各类资源状况的判断,同样取决于他对课程本身、以及对教师的态度。如果能够将这些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如果有某些方面存在问题,就需要在这方面加倍投入,不让学生产生消极的信念。

 

95.命中注定?

许多学生都抱有着一个高于一切的信念——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事,他们对此无能为力。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内部控制大部分的心情。如果他们的大脑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学习就可能发生,学习也才可能得到相关神经网络的强化。对学生而言,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为自身的努力而非外因,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教育博士泰尔斯顿

不光学生有这样的信念,成人更是如此。从某种角度讲,学生的这种信念就是成人传递过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大部分的心情,而心情、情绪是导致学习能否发生关键。如果一个人的心情不好,情绪不高,从五官传递过来的学习信息,很有可能就会在进入大脑的时候被过滤掉了,根本没有引起人的自我系统的反应,自然也传递不到认知系统中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