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黄果树瀑布

标签:
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在假期中,应邀到贵州去了一趟,再次见到了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在春节期间,举行了“2012年中国春节健康游”活动,除了一系列助兴的互动内容之外,初五之前到景区的属“龙”的游客,还可以免费获得一张门票,让这些过本命年的游客们喜出望外。
走进景区,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推倒的建筑残骸。一打听才知到,景区准备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要将景区内大多数有碍观瞻的居民住宅和店铺全部拆除,迁移到景区之外另行安排。这是一项大工程,能够得以实施让我看到了管理者的决心。景区里的商贩和居民,在很长的时间内,已经和景区自成一体,并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利益,要将这些既得利益者迁移出去,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景区乱搭乱建的情况确实非常严重,大瀑布的周围,就有很多建筑突兀而立,让人感到很不协调。能够在靠近景点的地方建造楼堂馆所的人们,都是有一定的能量的人。在游览中我们发现,远离景点的建筑,很多已经拆除了,大瀑布周围的建筑,还没有拆迁的迹象,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黄果树的门票属于捆绑式的,包括大瀑布景区、天星桥景区和陡坡塘景区。我们这次来只为了欣赏冬日里的瀑布,却也要购买全部的门票,有点不太合理。这种情况在其他景点也有,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很大的差距。
冬日里的黄果树瀑布,由于水量减少的缘故,少了一份磅礴的气势,多了一点秀美的动感。但见几股银白色的水流从七十多米高的陡峭崖头飞泻直下,如同精美的银带悬挂在百丈绝壁上。望着这瀑布,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少数民族的银饰,仿佛正是千百年来布依族苗族的姑娘们对大瀑布的精心装扮,才有了今天的壮美。
瀑布下的犀牛潭旁,有一小巧的观瀑亭,上书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是对黄果树大瀑布的真实写照。崇祯十一年 (公元1638年)三月,徐霞客经庆远府等地进入贵州,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黔西南之行。四月中旬,徐霞客在旅途中第三次遇盗。他的路费被所雇挑夫偷走,“穷途之中,屡遭拐窃”,心情之沮丧可想而知。四月二十三日,在历经艰险跋涉后,他终于见到了黄果树大瀑布,面对这气势恢弘的大瀑布,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徐霞客游记之黔游记一》)。徐公当时感慨瀑布壮丽之余,又惊叹“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悚”。正是徐霞客率先在笔记中介绍了这中华第一瀑,才使得黄果树大瀑布名闻九州四海。
黄果树大瀑布的周围,还有大大小小的瀑布18处,但大多数的瀑布都是一般的游客无法看到的。据说这次黄果树景区的整治,在清理各种建筑的同时,也会将相关的瀑布陆续开发出来,供游客观赏。如果真的如此,我还是会再来看看的。
不同的季节的黄果树瀑布,展现给游客的是不同的景致、别样的俊美。有一些美,是很难用语言来加以描绘的,还是请大家自己看照片吧。不过,要声明的是,去的时候天气阴沉,又接近傍晚,照片的层次感不够,请大家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