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访株洲二中

(2011-12-05 07:24:21)
标签:

湖南株洲

株洲二中

管理模式

社团建设

学校特色

校园

分类: 校园一瞥

走访株洲二中听学校教师介绍

株洲是一座“被火车拖来的城市”,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今天奔驰在铁路大动脉上的动车组,有很多就是株洲生产的。能够走进株洲,亲身感受这座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教育风采,应该得益于去年3月份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学习,有幸和株洲教育局钟局长成为同学。最近钟局在省委党校学习,我们参观学校的这天,她还特意从长沙回来,并陪我参观了株洲的四个“一百亿”工程,让我深受感动。

株洲二中是株洲市的一张名片,办学几十年来,成绩卓著,被国内外舆论界冠以三湘名校小发明家的摇篮等称号。在这里,以下几个方面印象深刻:

一是管理机制。

在株洲二中,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不是由校长说了算的,他们有一套管理的体系和机制。首先,由学校来任命年级组长,通常由中层干部兼任,全面负责年级工作;其次,年级组长负责聘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年级党支部书记负责党务、考核、奖惩等工作,年级工会小组负责活动组织;再次,备课组长负责年级学科教师的聘任、组织集体备课、教学科研等工作,班主任负责班级教师的聘任以及活动组织。形成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基层教学教研管理等“三个核心”的管理模式。

株洲二中这种管理机制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源比较多,每个年级的班级数量也比较多的实际情况是有直接关系的,但通过“三个核心”的建设,确立教师个体与学校组织整体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强化教师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感,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有些学校,也曾尝试过这样的管理模式,但要么还没有施行,就被群众否决掉了;要么在试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不了了之。其中的问题在哪里?或许可以从制定这一方案的初衷去找寻。从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角度来设计管理的模式,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会拥护的;如果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想借机赶走几个自己不喜欢的教师,那一定会遭到大家的反感的。

二是社团建设。

在株洲二中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被学校的社团建设所吸引。一个楼层的四个专用的社团活动室,将学生社团纳入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这些都体现出了学校在社团建设方面的用心。学校有发明协会、志愿者社、集邮协会、蓝天文学社、光影社、动漫社、英语俱乐部等16个学生社团组织,社团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去年4月份,学校还成立了社团联合会,为促进全校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据校长介绍,二中的学生社团最早成立于1990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社团逐渐发展壮大,为广大青年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拓展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中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校极力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以上的社团,一个体育俱乐部。教育局也非常支持学校社团的建设,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很多。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在忙碌地建构自我认同,逐渐形成他们的人际关系,对于生命提出比较深层的问题,也正在跟父母、师长和自己的过往脱离关系,变成独立自主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样东西非常重要:一是独立自主的感受;二是真实的世界。在这个阶段,最棒的学习环境并不是在一些经过人工精心设计过的教育氛围,而是真实世界中那种模棱两可和错综复杂的环境。

社团就是满足上述要求的独特环境。这个独特的环境能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行为自律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独立的人格;能够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群体”中的一员,不会总是焦点,自己也不是全才,有长处更有短处。这种正视“自我”正是高中学生心理成熟的基础;有助于男女学生增进了解,有利于青春期性冲动的合理释放,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能够培养中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生能在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磨砺自我,逐渐明确奋斗目标,学会微笑着面对生活。在高中学段中大力发展社团,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别的意义。

三是特色建设

如果说社团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重在为社会储备多元化的人才,那么特色建设则是将某一领域做强,重在为社会培育某一方面的社会精英。株洲二中将这两者结合的很好,他们的特色和社团之间有着有机的融合,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也紧密相连。这个特色就是——创造发明。

该校科技小发明捷报频传,现拥有科技发明成果400多项,在国际国内获奖130多项, 16项发明成果获国家专利,11名学生列入《中国发明家辞典》,成为国际、国内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张天如老师编写的《创造发明》一书,成为很多学校师生开展创造发明的必读书籍。

每一个学校特长的背后,都有一个热心于此项工作的个人或者团队,株洲二中也不例外。在他们学校,就有一生倾心于发明创造的张天如老师,今年虽然已经68岁,依然活跃在教学一线;还有扎根教研、问鼎国际学术讲台的黄国雄等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以及王开和、匡传荣等享受政府津贴的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一个有特长的教师,就会带来一门特色课程;一个有特长且在年龄上合理分布的教师团队,能让这一特色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并逐步发扬光大。在株洲二中,我们对此有很深刻的感受。

走访株洲二中张天如老师介绍发明协会的发展规划

学校层面对特色课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包括制度、人文等方面的。在株洲二中,特别关注创造发明的普适性教育与特殊兴趣和才能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他们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三件事情:一是设置面向全体的创新素养普及教育,“创新思维与实践”,是每个学生必选的校本课程,学科课程中的创新意识的培育,也获得了各科教师的积极响应和认同;二是面向部分学生的创新教育社团活动,每届有100多人参加,一年一次的校园科技节,就有这些社团负责策划、组织和主办;三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全国发明博览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成长。

我最欣赏的,就是学校对自身特色建设的认同、培育以及制度设计。没有全体学生层面的科技创新的培育,学校就没有创新的土壤;没有学生社团的自主创造互动,学生的灵感火花就很难被捕捉到;没有各类创新大赛的历练,学生的视野就会比较狭窄、自信心也很难得到培育。创造发明的学校特色,成就了株洲二中的一批批学生,这批学生也让株洲二中这所学校的名字越发响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