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件添“堵”的事情

(2011-10-24 07:27:20)
标签:

随地吐痰

高空抛物

市民素质

杂谈

分类: 我的心情

最近几天,遇到了两件添“堵”的事情。

其一,候车飞痰

出门乘坐地铁,在候车厅等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堵心的事情。

站在一列队伍的后面等车,忽然听到后面有人的喉管里发出吐痰之前的特有响声,回头一看,一位少妇吐出的痰恰好落地,发出很响的声音,在整洁的大厅地面上留下一块痰迹。她得背后就有一个很大的垃圾桶,为什么会将痰直接吐到地上呢?

这位少妇,长相俊美,衣着得体,拖着一个小旅行包,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会随地吐痰的人。我看看她,再看看地上的痰迹,她好像并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她,也没有脸红的迹象。

大家都知道,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可以带给人愉快的心理感受,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会自我约束,不大会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这就是环境育人的作用。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美国纽约的地铁可以用“一片混乱”来描述。车厢脏乱不堪,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是涂鸦。环境的混乱,也导致了逃票、犯罪等多种事件的发生,每年在地铁中的重大犯罪活动高达15000起。新的地铁总监上任之后,认为“乱涂乱画现象恰好象征着垮掉的系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环境的整治上,同时严堵逃票之风,一段时间之后,纽约市地铁的犯罪率神奇地急剧下降。由此可见环境的魅力和作用。

地铁里的环卫工人非常辛苦,会不断地检查地面的整洁情况,发现污渍立刻清扫。其目的就是通过创建整洁卫生的环境,约束旅客的行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但环境毕竟是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每天都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出没,因此无论是待人接物、举止言谈,都不能仅考虑自己的舒适与快意,要看是否符合基本的行为规范。

其二,飞来之物

每天晚上外出快步走一个小时,是我养成的一个习惯。

所住的地方周围没有公园,所以快步走只能在道路边上的人行道上进行。最近这一周,在走路的途中,先后遇到了三次“飞来之物”的袭击。

第一次是住在二楼的某人向人行道方向泼水,在我到他们楼下前的一瞬间泼出。什么性质的水不知道,也没有浇到我的头上,但我的鞋面、裤子溅上了不少;

第二次是一个烟民,不知道从几层楼的高处抛出一个烟头,擦着我的衣服落到地面上,烟头火光闪现,还在冒着缕缕青烟;

俗话说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第三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一处离居民楼至少超过十米远的人行道上,被高楼抛下来的一个啃过的大梨核砸中,正好打在我的胸脯上,瞬间将我砸懵。

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中介绍的场景:由于城堡内的土地有限,18世纪的爱丁堡人已经学会充分利用空间了,盖出了7层左右高的楼房,有的还带有楼下23层的地下室。但当时的人们没有认真思考排污的问题,每天的大小便都是拉在家里的便桶里的,晚上800一过,各家就打开窗户,从不同高度的楼层向窗外倾斜这些粪便,使得整个城市臭气熏天。晚上在城堡的道路上行走的人可就倒了霉了,就是侥幸不被浇上一身,也会带上一身的臭气回来。因为雨水很多,城市又在山坡上,因此不用担心清扫的问题,当然政府也安排了清扫工,每天早晨负责清扫倾倒的污物。

到过爱丁堡旅行的人们,都知道这个城堡如今的整洁和美丽。这一方面来自政府的努力,更来自当地居民责任意识、环保意识的提升。虽然世博会已经开过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话语也天天挂在嘴边,但我们一些市民的环保意识还实在是不高。在与己方便的时候,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还很不够。

飞来之物不仅容易伤人,还给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带来了很多不便。当大家都在抱怨周边的卫生状况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想想:我们为此尽到了怎样的责任,尽到了什么样的义务,在此基础上,才能从对方那里寻求自己的权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