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之旅:晋祠

(2011-06-25 08:14:12)
标签:

山西太原

悬瓮山麓

鱼沼飞梁

圣母殿

周柏唐槐

宋代彩塑

难老泉

旅游

分类: 旅途随记

山西之旅:晋祠

晋祠大门

晋祠是我们山西之行的最后一站。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祠堂或者寺庙,面积不会很大,香火一定很旺。但一走进晋祠的大门,我就立刻发觉自己的主观臆断是多么的错误,这里最恰当的称谓应该是一个花园。在参天的古木之间,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既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梁思成,1935年)。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 25公里处得悬瓮山麓,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并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祠堂供奉他。

晋祠很大,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够游遍,我们要赶飞机,进了大门之后,只是沿着中轴线自水镜台开始,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走了一趟,算是对晋祠有了概况性的了解。

水镜台是一个戏台,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作为后幕,西部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演戏时为前台,台下埋大瓮八口,为扩音之用。在民间,无论哪种酬神还愿的祭祀活动,总少不了表演各类舞乐,以娱神兼娱人,不过大都是露天表演。到了宋元时期,戏曲勃兴,为适应迎神赛社时的演出需要,在露台、乐亭的基础上分前场后幕,单面开敞的戏台。场地也由四周围观,进而形成有固定方向的戏场,在各祠庙中普遍出现。今天的很多演出舞台,都是从哪个时期开始逐渐形成并定性的。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水镜台

比起水镜台,横跨智柏渠的会仙桥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平淡的与其他景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或许正是因其过于平淡,人们就赋予了它一段动人的传说——明朝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之地。具体的故事,这里就不啰嗦了。

山西之旅:晋祠

会仙桥

    金人台上,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盔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

为什么会设金人台?对此有不同的说法:其一,《晋祠志》:铁本是金,熔铁铸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于是善男信女集资铸造,祈求风调雨顺;其二、村民为预防水患,祈求村庄平安,立此金神用于镇水;其三、护祠金人,或称祠庙守护神,献上昭济圣母,永充供养。宋绍圣五年题记载:倚灵感于永老,获恩德于长年,乃侍卫圣母并祈求保佑之意(西北隅铁人胸前铭);其四、晋阳(现太原)为中国北疆边陲重镇,常受外族侵犯。宋毁晋阳后不久,太原为金人所陷。金虏徽钦二帝北去,北宋到此结束。晋祠铁人可能是百姓出自对赵宋王朝的怨恨,加之对宋帝软弱无能的不满,将武装保卫故乡的愿望寄托于神灵武士;其五、传说金人台是金兵占领太原并虏去宋朝二帝时筑此台歌舞庆贺胜利,于是得名金人台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金人台

过金人台穿过对越坊,有一别具一格的建筑——献殿,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既节省材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均无墙壁,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在坚厚的槛墙之上安直棂栅栏,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现在的样式是1995年按原式样翻修的,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殿西月台上有一对铁狮,神态勇猛,造型生动。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铁铸狮子。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献殿

献殿和圣母殿之间,是一个方形的鱼池。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桥面两端下斜至岸边,与地面平。该飞梁北魏时已存在,因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在建筑史上,这飞梁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惟一的孤例。

山西之旅:晋祠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的后面就是晋祠的主殿——圣母殿了。至于殿中的圣母到底是谁,还有不同的观点,现在较多认为供奉的是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二年(1087)。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鱼沼飞梁、圣母殿、木雕盘龙,并成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圣母殿

    除了古建筑方面的“三绝”之外,晋祠本身也有“三绝”,分别是周柏唐槐、宋代彩塑和难老泉。

“三绝”中的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彩塑指的就是圣母殿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再一就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晋祠三绝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水母楼建于晋水源头“难老泉”之上,并附会“柳氏坐瓮”的美丽传说。泉水从其座下涌出,楼前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渠水在建筑之间蜿蜒曲折,叮咚作响,与建筑交织在一起,沿渠组成一组组美丽的风景,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平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除了中轴线之外,晋祠的北部还有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等建筑。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我们在离开之前,到晋祠最南部的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若能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必定历历在目。

山西之旅:晋祠
山西之旅:晋祠

十方奉圣禅寺与舍利生生塔

果戈理说,“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如果看了晋祠,可能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